对人大机关而言,让人民群众真正、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要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中促进司法公正,推动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自2022年起,益阳市人大常委会推出“司法百案质效评”这一“硬核”举措,如同精准“探照灯”,聚焦司法领域关键环节。每年,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中涉及影响营商环境、性侵未成年人等重点类型的100件案件,被抽选出来。随后,组织省、市专家进行封闭式集中评查,逐案列出问题清单,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进行专题询问,结合纪检部门办案、走访调查等情况,开展被评查单位和评查案件所涉“两官”(法官、检察官)的满意度测评。
截至目前共有3名办案质量问题较多的“两官”被评为“不满意”,其中2名已退出员额并免去审判员职务。结果公布后,大家纷纷点赞:“测得准、评得真!”如今,“司法百案质效评”已成为益阳人大司法监督的“金字招牌”,实现了对事监督和对人监督“双轮驱动”,让监督效能大幅跃升。
在这场监督创新实践中,一系列亮眼的新举措不断涌现。
传导测评压力,走访调查“扩圈”。案件评查组先后到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委巡察办、市委网信办、市信访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走访调查,进行集中座谈交流与个别访谈,并对律师发放测评表。去年,被评议“两官”首次走上“考场”,现场听取报告、列席测评议程,真切感受到了监督的“火辣”氛围。
注重跟踪问效,整改落实“加码”。案件评查组每年两次赴市公检法司,通过现场查阅案卷,对照问题清单逐项逐条进行销号,对上一年度评查案件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近年来评查发现的问题绝大部分已整改到位,对部分无法整改的程序性问题、实体处理问题,已通过批评教育、警示提醒等方式进行处理。
优化评价体系,测评结果“求实”。为了让评议更公正,益阳人大精心构建“双重保障”评价体系。一方面,各单位提供被评议“两官”近三年绩效考核评价,为测评提供“参考手册”;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走访巡察办、律师事务所和人大代表群体,形成问题清单作为测评参考资料,让评价更接地气、更有底气。
强化成果运用,监督刚性“拉满”。对于满意度测评成绩不理想的“两官”,院领导亲自“约谈”批评教育;连续两年“不满意”,即启动撤职、免职程序。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评查结果“广而告之”,向市委报告,抄送多个重要部门。在“两院”提请法律职务任命时,评查情况成为“必查项”,为司法队伍建设筑牢“防火墙”。
各被评查单位也以案件评查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2024年市中级法院审限内结案率、平均结案时间等核心指标全省领先,各项审判绩效指标在最高人民法院考核中达标率100%,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市检察院刑事抗诉采纳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三,一体抓好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4件高质效公益诉讼案件获最高检肯定。市公安局创新推出“主办侦查员”制度和“派驻法制监督员”制度,严格执行“四个一律”,12389平台投诉量同比下降6%,是全省唯一一个下降的市州。市司法局建立案件评查长效机制,对相关案件进行抽查,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现在案件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大部分案件都能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理得当。但我们仍不能松懈!”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益阳人大将继续优化案件选取,扩大走访范围,加大整改督促力度,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闪耀光芒”,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来源:益阳人大
作者:李英
编辑:黄飞飞
湖南人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