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要闻>时政要闻>正文

细节彰显魅力——郴州市“民生城管”建设走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黄冠 编辑:redcloud 2016-08-30 00:08: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一个城市的“内涵”如何,往往体现在一个个人性化的细节之中,细节铸就城市魅力。

    带着触摸城市细节的心情,记者在湖光潋滟、荷香扑鼻的8月,穿梭于福城的大街小巷,发现这里的街道地面更干净、建筑立面更美、城市管理更有序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郴州城管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化两城三创四大”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全国文明卫生之城、生态宜居乐居之城,使该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工作由之前的排名倒数,到连续多年跻身全省前茅。

    市政所及,城市处处人为本

    近年来,郴州城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坚持从一个个细节入手,想百姓所想,为百姓办事,使城管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北湖公园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特别是新建的几个直饮水点,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方便。”家住北湖公园附近的廖广深说,他退休后每天早晚都到公园锻炼、散步,渴了就直接到直饮水点喝水。

    北湖公园主任何剑民告诉记者,北湖公园是郴州城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公园设有3个直饮水点,解了群众的“渴”,特别是炎炎夏日,每天饮水的群众达1万多人次。

    “像北湖公园一样,郴州城内的主要街道、公园游园、广场共有78个公共直饮水站点。”市水务办副主任周东胜说,“为满足市民需求,今年我们又将启动二期建设,将新增33个直饮水点。”

    “饮”要方便,“行”也要方便。今年7月1日,郴州市首批500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向市民开放。该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五岭广场、石榴湾北游园、王仙岭等12个自行车租赁点。郴州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甚至外地游客均可办卡使用,方便了大家出行。

    为点亮福城,郴州抓好“两个中心、三个视点、五类景观节点、十条景观视廊、两条滨河界面”夜景亮化,形成了五岭广场、苏仙岭、南塔岭、爱莲湖等多板块组团式夜景亮化,初步构建了体现湘南风情、独具郴州特色的城市夜景空间。

    城市内涝关系百姓出行安全,也是重要的城市民生问题。“原来下大雨时,我们这里的积水达1米多深,人、车都过不了。”家住市政府北门附近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北门对面的青年大道是城市主干道,一下大雨就积水,公交过不去,送小孩读书常迟到。

    为解决城市内涝之苦,2012年起,市城管局组织市政公司对全城内涝路段进行全面摸排,制订每个内涝点的解决方案,启动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内涝治理20多处。

    城市道路、路灯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形象紧密相连。郴州城管将其作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及时修补小坑、小洼,严禁重复开挖,保持市区城区道路完好率、路灯亮灯率、下水道畅通率分别达98%以上,井盖完好率达100%。

    整洁市容,市民生活更幸福

    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郴州城管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以整治市容为抓手,还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他们以大整治、大拆除、大规范为重点,采取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突破一大批市容环境薄弱环节,完成了多年来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

    “我们持续开展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早夜市、占道经营、渣土扬尘、‘限摩规电’等专项整治行动,根治城市乱象。”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阳开介绍,根据市容市貌易反弹的特点,他们按照“持续使用力量,不间断整治”的思路,集中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违法建筑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一处处违法建筑就像一块块“牛皮癣”,侵蚀着城市的机体,破坏了城市形象。近年来,郴州开展治理违法建设“铁锤行动”,依法拆除违法建(构)筑物300多万平方米;拆除占道经营摊点逾10多万个,拆除违规户外广告、门店招牌100多万平方米。

    今年,郴州城管提出要在青年大道等10个点上“坐在街上喝咖啡”,这对环境卫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他们创新环卫作业方式,逐步变清扫为清洗、变白天清洗为夜间清洗、变人工作业为机械作业,确保了城市街道全天候干净整洁,全市7.2万米交通护栏干净无污迹,90座垃圾站、201座免费公厕、327个密闭式垃圾箱和2158个果皮箱达到创卫标准。市城区所有旱厕全部改为国家二类公厕。

    同时,规范垃圾渣土清运和消纳处理,重点治理土头(渣土)、车头(货车)、龙头(冲洗点)、工头(工地)等污染源头和重点部位,对垃圾清运车和渣土车实行密闭式运输和GPS监控,有效杜绝了“二次污染”和渣土无序倾倒现象。

    “这些年郴州环境卫生能有大提质,得益于模块化和机械化作业,得益于科技化处理垃圾。”市环卫处主任肖安平自豪地说,目前郴州机械化作业率达46.3%,高出国家标准一倍多,全省首屈一指;市里的倒窝里垃圾场运行管理属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不懈努力,一个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正呈现在市民面前。

     排污治理,城市环境更美好

    郴州城区拥有郴江河、同心河、燕泉河、东河、西河等河流和众多湖泊。然而,由于长期忽视对水污染治理的重视,各水系的自排、自净能力下降,防汛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尤其生产和生活中大量污水直排入河等,更让这个城市不堪重负。

    特别是作为贯穿城区四分之一人口聚集地的燕泉河,更是重灾区。以前,燕泉河每天接纳大量各类污水,河水黑臭难闻,两岸居民别说到河边散步,就连偶尔路过也得捂住鼻子。特别是罗家井一带“逢雨必灾”,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沿岸居民和商户饱受其害、苦不堪言。

    为此,郴州市委、市政府投资2亿元,实施了燕泉河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全长2.3公里,建设内容包括砌筑防洪堤、河道两边敷设排污干管等,并疏浚河道、清除河道淤泥,将河道防洪标准定为百年一遇。

    燕泉河综合治理一、二、三期工程的先后完成,为郴州市民带来诸多福音。首先燕泉河水体黑臭问题得到控制,因臭气熏天而尘封多年的沿河宾馆、医院、民宅门窗终于都可以打开了。两岸绿树红花成景,原先令人掩鼻而过的河道两岸成了居民晨练及喝茶的好去处。

    顺应民心,必然凝聚民力。燕泉河治理的成效振奋人心,郴州又启动了郴江河、同心河等水系的污水治理,一举扭转昔日“臭水沟”面貌,使河流两岸呈现树影婆娑、流水潺潺,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当前,郴州建设现代国际化城市的步伐不断加速,为确保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市里提出了把城市建成天更蓝、水更清、居更佳的目标,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动工建设,2011年投产使用后,年处理污水18万吨,出水水质达国家一级B标准。

    据南方污水处理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郴州市城区共有3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90.22%。该公司目前正规划建设2个更高效的污水处理厂,不仅能处理污水,还能把处理后的水进行再循环利用。(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黄冠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