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水绕城城如画,步移景异景亦新。铄石流金的七月,走在耒阳街头,扑面而来的变化令人欣喜:街道更整洁了,河水更清澈了,交通更有序了,市民的言行更文明了……
耒阳市委、市政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聚力民生热点,倾听民意,立行立改,取得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曾几何时,“卫生差,秩序乱,逢年过节汽车走得比行人还要慢”是耒阳城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扭转城市管理的落后局面,今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解决群众期盼,组织全市5000多名机关干部上街头、入社区、进小巷担任环境卫生监督员、文明行为劝导员、交通安全疏导员,在全市打响了一场以干部带头、群众参与、部门联动的大规模、高水平的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战役。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样样关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宗宗是大事,是实事。要采取一切措施,排除一切阻力推进城市管理,使城市环境有个大的改观,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委书记彭玉明说。
蜕蛹化蝶。耒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点滴变化折射出的是这座城市前进的理念,透露出的是耒阳在发展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求变求美的不懈追求。
干群联动擦亮城市“脸面”
8月1日,在耒阳市西湖路上,该市宣传部门20多名干部职工挥舞着扫帚正在对马路两边近500米的人行道进行大清扫,临街两边的商户也加入了清扫的行列。“党和政府关心我们的居住环境卫生,我们也不能闲着。你看这个街道两边,大家动手一清理,比以前顺眼多了。”商户刘小成擦了一把汗笑着说。
春日暖阳,微风拂面。一场以清理城乡垃圾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正在耒阳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耒阳城区常住人口达到45万人,市容环境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为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该市将今年定为“城市管理年”,把城区划分为9个区域,实行“三个一”路段责任制,即一个区域一个牵头单位、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还把每周五下午定为“全民卫生日”,组织全市机关干部职工进行城市卫生大扫除。干部带头,群众才有劲头,该市上下层层动员,所有人都自觉投入到卫生整治行动中。
市委、市政府动员5000多名机关干部,上街头、进小巷当“三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文明行为劝导员、交通安全疏导员。全市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分班分批次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入楼栋,对临街店面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乱涂乱贴、乱丢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对乱停乱闯、乱穿乱跨等影响交通秩序行为进行疏导。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百姓幸福感的迫切需要,必须要从群众的需要和期盼出发,通过健全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市容街景、改善生活环境,让群众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便捷度、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神龙广场,正在进行大扫除的市委副书记、市长蒋云良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员参与,出动人员10余万人次,清理卫生死角90余处;清除“牛皮癣”小广告 1万余条。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不仅是口号,更是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服务于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重要工作,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该市城管局局长郭伟把这次“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形象地比喻为“城管革命”。在整治活动中,耒阳发动多个部门,对城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管理。以前,环境卫生主要靠城管、环卫部门单独行动,现在是全市上下一齐动员,广泛参与,共同行动;以前,环境卫生靠突击应付,现在通过各单位“门前三包”和单位庭院责任制,环卫部门和各社区加大投入,环境卫生管理逐步走向长效化、规范化。城管局采取分组整治与联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天不间断步巡20余公里,加大占道整治力度,对五一东路、城北路、神农路等城区主要路段、繁华区域的乱挂乱搭、乱摆乱放、违章施工行为进行“地毯式”整治,共取缔违章占道摊担187起,拆除占用人行道的水池等违章建筑38处。与此同时,投入资金49万元,在高速公路联络线、发明家广场和神农广场安装中国结彩灯360余盏,营造了喜庆的城市人文景观,市民纷纷叫好。
“如果说,每个城市的生活,就像一首宏伟的交响曲,那么,环卫工人就是那乐谱上的音符。是你们,每天清晨奏响了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是你们,用一把扫帚扫出了耒阳城市的文明;是你们,用一个簸箕端出了这座城市的整洁。”连日来,一条为环卫工人点赞的帖子在耒阳各大网站上被转载,好评如潮。在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活动中,该市环卫工人充分发挥一线生力军的作用。为了提高清扫保洁质量,耒阳市环卫处定期召开例会,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对环卫保洁工作的量化管理,着重整治卫生死角,在此基础上,每天出动洒水车对城区街道进行降温除尘,缓解空气湿度。环卫处购置环卫保洁车辆60辆,发放到环卫一线,方便了生活垃圾的及时清理。为方便群众处理生活垃圾,投入6辆生活垃圾清运车辆,按时定点清运生活垃圾,并配备2辆流动回收车辆,确保生活垃圾及时回收处理。
“才几个月没来耒阳,就感觉大变样了,城市面貌干净整洁有序多了……”一位外地投资者这样感叹。在全市人民群众的热心呵护下,耒阳的城市形象正变得更美丽,一个文明的、整治的耒阳正一步步让更多人认识、熟悉、亲近。
文明公交扮靓城市“风景”
“过去公交车随叫随停,很不规范,老百姓不满意,我们心里也憋屈。现在好了,设立了站牌。按站点上下车,我们开车更顺畅了。”耒阳市拓溪公交公司二路车司机刘爱民笑呵呵地说道。
耒阳市公交线路网发达,目前全市开通公交线路13条,最远的延伸到城郊的大唐耒阳发电厂、市经济开发区和武广高铁耒阳站,线路里程达到了200多公里。而公交车破旧、公交站点少等突出问题一直饱受市民“诟病”。市民在市区任意一个地点随手就可叫停公交车,由此引发的公交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一些交通事故。整治公共交通秩序已经刻不容缓。
今年1月18日,刚刚到耒阳任市委书记的彭玉明,只带一名工作人员,悄悄上了一辆公交车。在车上,他与公交司机、乘客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实地调研之后,在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活动中,彭玉明提出大力发展公交、快速发展公交的思路。耒阳城区公交建设迅速掀起高潮……全市客运管理处干部职工日夜加班,在市区开通的公交线路安装简易公交站牌300余块,并拟定了《关于规范全市公交车辆按站点停靠及乘客候乘的通告》,大力进行宣传。为确保公交车定点停靠工作不受干扰,客运管理处全体干部采取班子成员分路段包干,城区主干道公交站点实行定点定人执勤管理方式,指导公交车定点停靠,引导市民按站点上下车。并抽调96名执法人员,组成八个执勤小组,对城区主要道路公交站点进行巡查,在湘运汽车站、五一电影院等客流量集中的公交站点实行专人定点执勤,督导公交车定点停靠。
如今,漫步耒阳街头,300多个公交站点的合理布置、线路的科学规划、站名的标志性设置为城市增色不少,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公交司机自觉按站点停靠,市民自觉排队候车的场景,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群众纷纷交口称赞。
为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为民理念,耒阳市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优惠措施,学生持卡乘坐公交车每次只需花费0.4元,65周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乘坐公交车免费,月票卡每月充值50元可不限次数在13条公交线路上使用……越来越多的百姓品尝到了市委、市政府端上的这盘 “民生大餐”。
耒阳市委、市政府还调动市、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综合大整治,着重对市区三轮车非法载客营运进行集中整治,从而有效规范了城区客运秩序,净化了运输市场环境。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客运安全事故,确保了城区客运市场的安全、平稳、有序发展。
治拥疏堵畅通城市“血脉”
7月30日12时许,的哥李辉在耒阳市城郊金南村载着乘客,一路途经最繁华的五一路、城北路,他不由得感慨,“现在交通畅通了很多,以前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行人乱穿马路、车辆随意调头、停车的现象非常突出,现在主干道基本都设有隔离带,随意调头、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少了,远远望去,整条大街井然有序。”
近年来,耒阳市的城区小车拥有量达到10万余辆,行车难、停车难成了必须***的难题。而一段时间以来,随意停放、非法营运、超速行驶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以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为契机,深入持久开展好专项整治,集中人力、物力打好总体战。”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耒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和专题会议,各单位和各部门制订了整治行动方案,下发专门文件,对整治行动进行周密部署。市委书记彭玉明、市长蒋云良等党政领导不但对整治行动进行安排部署,还多次到路面督促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来,耒阳交通民生项目投资达1000多万元,全市拆除了城区部分繁华路段上的花坛、人行护栏,增加停车泊位2000多个,增设标示牌等交通道路指示牌150余处;对30个路口的红绿灯、监控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根据市民的呼声,市交警大队加大对机动车乱停乱放、三轮车非法营运及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机动车道以及公交车站、消防栓、路口五十米以内的违停车辆实行“零容忍”,对主干道违停实施“违停必罚,乱停必拖”,一律进行拖移并予以处罚。而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每到交通高峰期,在城区主要路口都会有充足的警力指挥交通。
这些警力来自耒阳市交警大队机关。为切实改善城区当前的交通秩序环境,市交警大队决定,从大队领导到机关各部门的民警全部走上街头,进入交通安全管理一线岗位。从今年3月18日起,大队领导带领机关科室人员,在五一路口、群英路、西湖路、城北路等五个交通流量较大、交通结构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配合路面警力加强高峰时段的执勤和管控力度,并积极开展执勤执法业务指导和法制业务服务。
“同志,请把车停在泊车位!谢谢。”这是耒阳市 “文明交通”志愿者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劝导市民文明出行。每天下班高峰期,市交警大队民警则准时在市区6大堵点交叉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查纠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直各单位、各事业单位均组织志愿者参与治堵劝纠活动,全市文明劝导志愿者已达1.2万余人,一场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的行动,得到全体市民的呼应。
“硬”手段,“软”文明,让耒阳市城区交通告别拥堵乱象,多了畅通与和谐。市长蒋云良说:“交通治堵是一项实事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们必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在整治行动中,全市投入执勤人员7500多人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464起,拖走乱停乱摆车辆500多台,对2处影响通行的路面设施进行了改造,埋设交通提示、警示牌80块,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所77处,免费提供停车位4000多个,城区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基本实现了畅通有序。
“彭书记,没想到耒阳的变化这么大,环境卫生变好了,通行也顺畅了。说实在的,我以前根本不想回家,因为太堵了。”今年清明节过后,耒阳市委书记彭玉明收到了一条在外老乡的短信。原来,这个老乡清明节开车回家时发现今年和往年大不一样,一路上畅通无阻,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沿途都有交警和乡、村干部维持交通秩序。
“变了,一天比一天好了。”老百姓由衷地感叹,从眼前的直观感受到发自心底的肺腑之言。如今,在耒阳或横冲直撞,或随意停放车辆的现象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的文明出行行为。交通秩序好了,城市的拥堵病没了,更增强了广大市民出行的安全感。
耒阳,这座千年古城在令人备感温馨的同时,也让人领略了她走向更文明、宜居的独特魅力。(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谭才余 朱章安 曾晓秋 李爱成 袁义生 欧阳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