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方池塘,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清澈地奔流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每一种人类文明中,也总有一条河流呼啸奔腾在民族记忆里,影响一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且从美学角度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将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道尽了山川景物的秀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而今,湘江西岸、橘子洲畔,坐拥一江一湖的洋湖生态智慧新城,如一颗自然、秀美、璀璨的明珠,冉冉升起。随着一曲凤凰涅槃的洋湖变奏曲唱响三湘大地,今日的洋湖成了广大市民目光聚集的焦点,引来了全国各地资本的角逐。
7月24日上午,在由湖南日报社、长沙先导洋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长沙市房地产商会、《云楼市》杂志协办的《洋湖·愿》——献计洋湖发展座谈会上,各级政府领导、经济学家、各异地商会及协会领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代表共聚一堂,为洋湖生态智慧新城的发展献计献策。在游览了洋湖湿地景区、参观了洋湖再生水厂后,洋湖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人文氛围、现代高科技的生态智慧建设等无不被专家“点赞”。
打造宜居宜乐宜业的生态示范新城
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的洋湖生态智慧新城,片区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集中开发建设面积11.9平方公里,净开发用地4959亩,净用地综合容积率2.78,一级开发总投资200亿元,规划人口约26万。片区定位为生态总部经济区及与之配套的酒店、商业湿地景区和绿色宜居社区,被授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4A景区、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两型”示范区、省级水利风景区等称号,是“两型”特色标签明显的生态之城。
洋湖生态智慧新城于2009年启动开发建设。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征地9336亩,拆迁10543亩,出让土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78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及已投入运营项目(不含市政道路)25个,开工面积547万平方米,将一个曾水患丛生的湘江泄洪区建设成了一座生态环境优美、总部经济初具规模、市政配套基本完善、“两型”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宜居、宜乐、宜业的生态示范新城。
国际化视野
高水平规划定位
在洋湖生态智慧新城开发之初,先导洋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就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指导片区建设,由戴德梁行、仲量联行进行总体策划,面向全球征集片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聘请澳大利亚伍兹贝格公司做了控规框架,充分利用洋湖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打造了一个以交通引导规划结合用地有效混合为指导理念的高水平规划框架,形成了以湿地为核心,总部经济区、宜居生态区同步发展的规划格局。片区规划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高效利用水资源为重点,整合轨道交通、公交网络、慢行系统、换乘设施,实现低碳便捷出行;强化景观布局、湿地修复、驳岸整治、水系梳理,实现环境清洁友好;将洋湖生态智慧新城打造成为以生态旅游、情景居住、高端商务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高端商业、体育休闲为补充,功能复合有机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活力都市、生态新城。
着力打造湿地景区
做亮洋湖生态品牌
洋湖湿地景区是湘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整个景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集中修复面积4平方公里,总投资55亿元,整体绿化率高达7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比中心区高6倍以上,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和以湖湘文化为主线,将生态保护、湿地体验和生态治污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目的地。景区以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集休闲、文化、教育、生态等功能为一体,汇聚植物4500多种、15万株、鸟类450多种以及大量的亚热带动物和昆虫,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原生态的植被群落,自然形成的沟渠河塘,美丽的人工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洋湖再生水厂)、呈现出“水质洁净、天然氧吧、四季花果、万千林相、百鸟争鸣、生命乐园”的和谐景象。景区包括湿地休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湿地科教区、湿地生态保育区和河流湿地等五个功能区,分三期实施,一期、二期分别于2011年6月和2013年4月建成对外开放,三期正在进行建设,将于2014年10月对外开放。
同时,景区努力挖掘洋湖湿地特色,提炼一批生态产品,如通过打造洋湖湿地科普馆、水上洋湖游线、环洋湖自行车慢行系统,启动洋湖城市中心广场、潇湘风光带、柏家洲和湿地一期D区组成的滨水湿地公园景观工程建设等,打造滨水湿地公园,营造总部经济区高品质门户景观,提升洋湖片区沿湘江整体形象。
水环境生态再生
技术创新引领全国
洋湖再生水厂创造性地在国内首次采用“MSBR+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的生态治污组合工艺,处理洋湖、坪塘、含浦片区的市政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以上,人工湿地的出水一部分作为洋湖湿地公园的景观用水,一部分经过过滤及消毒后,由中水泵房加压实现片区中水回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湘江水体污染物零排放。
与传统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相比,该组合工艺不仅可以达到处理的各项水质目标,同时具有高去除效率、低能耗、低投入、低运行费用、景观效果佳等特点、污水回用可作为灌溉水源。目前人工湿地将污水从一级B深度处理到一级A的实际运行成本低于0.2元/吨,该工艺比膜深度处理技术投资少,较传统深度处理技术节约成本60%以上。洋湖再生水的先进生态工艺得到了国际学术领域的认可。
2014年,洋湖再生水厂将实现污水处理BOO运营,完成科技成果鉴定,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建立水环境生态再生和亚热带湿地保护与修复博士后工作站,向长沙周边小城镇等推广复制人工湿地技术,开展水环境生态再生科普教育和科教观光游等。
在“两型”技术广泛应用方面,洋湖通过区域能源中心、中水回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打造,节能减排、创造更适合的人居环境,打造一座绿色宜居的和谐新城。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洋湖正在大力发展网络基础、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建设,将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系统互联互通、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区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居民的和谐城区、幸福城区和生态城区。
高品质配套
提升城市综合能力
一个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片区的高品质配套,为此,洋湖通过完善片区交通、教育、医院等各项配套,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能力。
首先体现在片区内外交通发达便利,创建永不堵车的城市。洋湖生态智慧新城规划了六纵五横、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城市平方公里道路配比达到了14.7公里/平方公里,是长沙河东的3倍,北京的2倍。目前,片区已建成潇湘南大道、坪塘大道、洋湖大道等7条道路,通车里程达20.7公里,在建道路17条,基本形成片区骨干路网,与3条过江通道、南二环、三环形成了片区立体综合交通大格局。在轨道交通方面,地铁3号线由北往南纵贯洋湖片区,地铁7号线由东向西横穿生态宜居区,并规划有轻轨和环洋湖自行车慢行系统。
其次,是片区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洋湖共规划有中加国际、雅礼、长郡双语、明德中学、湘江实验中学等6所中学,以及麓山国际、博才、湘江实验小学等9所小学,可提供中、小学学位共3.7万个,实现了不出洋湖,完成从幼儿园到大学及出国的全程精英教育。
2013年,片区教育配套初具规模。中加国际学校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中海博才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洋湖博才小学全面竣工移交。2014年,片区将启动洋湖雅礼中学、连山小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和阳光中学建设或设计工作。其中洋湖雅礼中学用地面积135.63亩,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规划班级102个,学生5000人,将采用公办编制、市场运作、股份制办学,建成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的完全中学。
再次,是对品牌医院的引入,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占地129.99亩的洋湖医院项目,定位为小综合、大专科、三甲盈利性股份制医院,拟引进国际知名医疗品牌,规模不低于800个床位,投资不低于15万元/床位。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完成,投资模式已基本确定,正在对接湘雅和美国休斯敦安德森肿瘤医院等,年内将启动建设。
最后,便是发展高端服务产业,完善商业配套。主要体现为,着力引进集体验式购物、办公、休闲等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满足麓南片区及全省高端商业人群的需求;并打造定位为与洋湖湿地景区配套、独具科技内涵与人文特色的餐饮、娱乐和旅游购物综合服务区的洋湖湿地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区(洋湖梦幻水街),水街内引入洋湖实景秀,打造一场长达60分钟的洋湖湿地水秀视听盛宴;同时,还将打造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国际文化艺术商业综合体。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打造中部一流生态总部经济区
目前,洋湖累计出让土地总面积1893亩,总建筑面积约753万平方米,开工面积达520万平方米。洋湖总部经济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建成20栋以上总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当前已成功吸引国家级数据灾避中心——省农信科技中心、浙江商会大厦、柏宁酒店及5A甲级写字楼等总部企业和中海、华润、万科、水电、北大资源、蓝光、合能地产等品牌房企入驻,引进社会项目完成投资近80亿元。
2013年,洋湖挂牌出让土地10宗,80%以上地块均以高溢价成交,平均溢价率高达43.3%,高出长沙市22.88个百分点;每宗地平均有4-5家企业参与报价,平均经过40轮竞拍成交,总溢价12.47亿元,最高楼面价格达到4841元平方米,均价3726元平方米,亩均价为742万元,创下了历史性新高。(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