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深有感触:这些年,长沙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名不断前移,影响不断扩大,县域经济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园区兴旺锻造惊人“创富”能力
元旦刚过,连续5年稳居“中部第一县”宝座的长沙县传来喜讯:2012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长沙经开区实现税收85亿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高达56.6%。
长沙经开区惊人的“创富”能力,再次印证了园区旺则经济旺这条县域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则。
从2007年开始,长沙市敏锐地抓住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良机,做出了“园区兴工”的战略选择,明确规定:所有企业一律进入园区发展。全市吹响了产业向园区集聚、人才向园区集中、技术向园区集成的号角。2010年,宁乡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2012年3月,浏阳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长沙所辖3个县市均设有一个国家级经济园区,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绝无仅有。
长沙经开区依靠强大的集聚效应,不断推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全力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汽车产业集群新板块”,目前,这两大支柱产业聚集了200多家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0多家。
宁乡发挥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的强大集聚效应,开创了“八大产业舞起龙头,众多品牌叫响全国”的崭新局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178家增至700多家,2012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园区工业的狂飙突起为宁乡创造了后发赶超的奇迹,该县县域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由“十五”末的169位跃升到2012年的61位,平均每年前移十几位。
浏阳市花炮经济长期“一枝独秀”,随着浏阳经开区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0多家,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远远超过花炮经济,仅蓝思科技一家企业去年就实现税收5亿元。
在园区集群效应的带动下,2012年,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共实现工业产值4000多亿元,较2006年翻了两番多,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均超过50%,成为县域经济的擎天柱。
让百姓切实感受幸福美好生活
宽敞的客厅、干净的地面、洁白的瓷砖,43吋的液晶电视,崭新的摩托车……这是记者在长沙县双江镇生态移民户郑娇莲家看到的情景。
移民前郑娇莲居住在险峻的大山中间,几间残檐破瓦的土砖屋,煮饭需要去山上找柴、背柴;喝水、用水,要用竹子从山上引水下来。
2010年,长沙县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石板村村民告别了贫瘠的土地,陆续搬到山下的“半山小院”集中居住,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双江、高桥等7个乡镇的7000多名群众受益,长沙县为此投入超过10亿元。
在践行“幸福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征途上,长沙县屡屡推出这样的“大手笔”。
“发展县域经济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富足、更安全、更有尊严。”无论是长沙市的决策者,还是所属3个县(市)的负责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随着实力迅速增强,财富急剧增长,3县市的民生支出“水涨船高”。他们除了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外,还积极探索“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解决历史问题”,建立了财政投入与市场融资、社会投资与“以奖代投”相结合的民生投入机制,精心编制的城乡社会保障网和城乡社会事业网,亮点频现:
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公交、自来水,农村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浏阳市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全市20个乡镇、街道通过教育强乡镇验收。宁乡县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建设新房面积20多万平方米,惠及困难群众1.2万余人……
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之事,绘就了3县(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画卷。
城乡展开共荣共享和谐画卷
沩山乡,是宁乡县境内地势最高的地方,过去因为偏僻、贫穷,被长沙市历届市委书记定为扶贫联系点。
近年来,宁乡县大手笔发展沩山旅游产业,先后投入16亿余元。“脱胎换骨”后的沩山不仅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成了辐射周边地区的中心镇。2012年,沩山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9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33%和630%。
沩山变美、变富的惊人历程是长沙加快城乡产业融合的成功实践。
2009年11月,长沙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吹响了城乡一体化的号角,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
从2009年开始,长沙启动农村电力扩容、公路畅通、安全饮水、环境整治“四大工程”,3年来共投入50多亿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难题,也大大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与此同时,3县(市)积极推动城市资本向农村聚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创新之举层出不穷:
长沙县推出100个现代农庄吸引社会资本下乡;浏阳开通全长62公里的城乡公交线路;宁乡吸引各路资本70多亿元,建设灰汤、沩山、花明楼等中心镇,成为农村资源引向城市、城市资源辐射农村的跳板。各路资本汇聚农村,推动农村土地升值。众多乡镇将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又投入到农村各项事业中,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随着长沙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城乡共生、共荣、共享的和谐画卷。统计部门数据显示:长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09年的2.48∶1降到2011年底的2.08∶1,低于全省的2.9∶1和全国的3.1∶1。
生态宜居诠释两型发展理念
如今,走在浏阳乡村,屋舍前后、田间地头、河塘道路几乎看不见白色垃圾和杂物,天蓝、水清、山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宜人的山水风景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从2011年开始的浏阳城乡环境整治3年行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中,浏阳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拆违、修路、植树、清洁活动中,全市植树达527万棵。
1月上旬,在全省2012年度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测评中,浏阳市夺得年度第一名,并跻身2012年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区、市)行列。
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3县(市)实现了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
2010年年初,长沙县委、县政府全面开展以“两河”流域为重点,以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集镇生活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宁乡县关、停、并、转各类高排放、高能耗企业200多家。全县建立起村收集、乡镇集中、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对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沩江、靳江的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县的荣誉,青山绿水的乡村美景重回老百姓身边。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