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市岳阳楼区奇家岭街道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接待来访群众。摄影/任平
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奇家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人大代表履职嵌入基层治理,创新推进“群英断是非”工作法与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全面融合,成功实现“三个转变”,探索出一条集民智、解民忧、聚民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站”与“厅”融合 变随机参与为稳定履职
过去受客观条件限制,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置分散、空间狭小,代表履职未设固定场所,到处“打游击”。奇家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线上+线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着力建强有形固定阵地、打造有为履职平台,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民主实践更有底气。
建强代表履职主阵地。按照合理布局、标准建设、高效使用原则,投入30余万元升级改造,将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置在临街临路、方便易入位置,打造集议事厅、图书室、展示厅于一体,具备民意收集、议事评事、理论学习、政策宣传等复合功能的综合载体。
打造纠纷调解“议事厅”。坚持“一站多能、一室多用”,将“群英”议事厅与人大代表联络站融合,划分议事评事、案例展示、政策宣传三大功能区,推行“坐班接+实地访”工作模式,明确议前调研、议事活动、议后监督等工作程序,将传统代表建议方式,转变为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开放议事”,推动政府职能部门“为民办事”,助力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体化解决。
搭设服务群众“云平台”。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置代表之窗,代表信息公开上墙、编号赋码,推动代表码、联络站码进社区、进楼宇,群众扫码反映问题,让有事“码”上说、“码”上解民忧成为常态。依托“湖南智慧人大”,开设“线上联络站”专区,定期开展线上主题接待、民声互动,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民生“全天候”。
“代表”与“群英”融合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
过去代表履职靠自觉,群众找代表靠碰巧,交流互动渠道少,代表与群众联系不够紧密。奇家岭人大代表联络站把短板列成硬指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履职管理,畅通民意连接渠道。
履职沉入最基层。将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履职能力好、表率作用好、群众基础好的“五好”人大代表纳入“群英”队伍,推动召开“群英会”,吸纳利益关联人面对面参与,推心置腹交流意见,推动问题不出社区、矛盾不升级上交。
民意倾听零距离。设立“民意恳谈日”,固定每月6日组织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收集民情,促进代表与群众双向联系。健全代表“六联系”机制,即联系一个社区(村)、一家企业、一名留守儿童、一户种养户、一户住房困难户、一户低保户,落实走访在日常、帮扶在平常。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代表定期深入社区“大走访、大调研”,利用“随手拍”督促整改环保、安全等问题,促进“民声”变成“民生清单”。今年来,代表接待群众130余人次、收集意见40余条、解决问题17个。
群众评议实打实。创新“代表履职积分制”,实行人大代表列席会议、提出建议、联系群众等“十项清单进档案”,量化赋分并公示,激发履职积极性。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通过“代表述、现场问、选民评”,全方位测评代表履职成效。根据代表参与“群英断是非”次数、所断事件效果等,开展“群英”互评,每年评选“群英之星”,树立先进典型,让代表履职更加可感可触。
“基层民主”与“治理创新”融合 变“代民作主”为“由民作主”
过去,基层治理民主渠道不够畅通,群众参与度不高,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奇家岭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全流程,有效实现代表与基层民主同向而行、与治理创新同频共振。
实事票决护民生。聚焦中心工作,对群众提出、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开展全过程监督。针对省委巡视反馈的木鱼山北路道路破损问题,创新“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监督模式,组建人大代表专项监督小组,通过现场勘查、进度问询、群众回访,推动完成整改销号。聚焦法治护企、护绿、护安,组织人大代表进工地、进校园、进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摸排立行立改问题8个,下发整改建议书6份,督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双向联系解民忧。积极开展“民生事项”共议共评,代表与群众面对面协商、点对点沟通,让群众成为提出议题、参与决策、评价建议落地时效的主体。奇西社区许家桥巷渍水问题、大寨田88号危房整治等群众身边的“民生堵点”,在代表、居民、律师等“群英”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彻底解决。
共商共建聚民心。构建“人大牵头、校地协同、群众参与”共治格局,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心愿树”“心愿册”,人大代表牵头协调、发动社会力量提供“订单式”服务。针对子女托管难题,联动高校资源,开办“四点半课堂”“周末玩学堂”等活动,让公共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意愿。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期召开政校企共商共建会,协助引资引智、对接项目,推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城,让共建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廖思瑾
编辑:李娜
湖南人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