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餐饮领域的全链条监管?”“请问针对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存在的公园活动场地不足、绿化覆盖率不高等问题,市城管局将采取哪些措施?”10月28日,一场务实的“年终大考”——邵阳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重点处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专题询问会举行。
这场一年一度的固定环节,早已成为邵阳市检验代表建议办理成色的试金石。近年来,邵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机制创新精准发力、以点带面系统施力、民生优先持续用力,推动一大批凝聚代表智慧与民众期盼的“金点子”,从纸面落到地面,转化为驱动发展的“金钥匙”和改善民生的幸福景。
高位推动,以上率下 让“软建议”成为“硬约束”
代表建议办理成效如何,领导重视程度很关键。邵阳市始终将代表建议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构建起“市委统筹、人大督办、政府领办、部门落实”的高位推进体系,让原本可缓可急的建议,转变为必须办好的硬任务。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市委书记严华多次带头调研督办重点处理建议,在推进《关于科学合理利用国有闲置资产的建议》办理工作时,他实地察看市区已处置、待处置的闲置办公场所,详细了解产权归属、使用现状及盘活难点,专题召开调度会,明确要求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让“沉睡资产”重新焕发生机。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邵阳市于今年4月初成立闲置资产盘活建议办理工作专班,重点对人大代表提及的双清区56处资产(含50处房产和6处新增闲置土地)开展清查,基本完成“一资产一档案一处置建议”,目前已有11处资产成功盘活。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构建起严密的闭环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办法》,对重点建议创新实行“市政府分管领导领办、市人大常委会联系领导牵头督办、相关专门委员会全程跟踪督办”的三重督办机制。每年专题询问后的满意度测评结果,不仅向社会公开公告,还抄送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对重点处理建议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领导带头抓落实,层层传导压力,让建议办理有了实实在在的硬约束。”多次参与专题询问的人大代表王自军发出感慨。
机制创新,一业一策 以连续建言促长远立制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产业,而产业发展非一日之功。邵阳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引导代表围绕重点产业持续跟踪、接力建言,推动形成“提出一批建议、完善一套政策、发展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让建议办理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在竹产业发展进程中,这样的“连续作战” 模式成效显著。唐则俭等市人大代表连续多年提交相关建议,从“将竹产业作为‘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发展”,到“出台‘以竹代塑’和竹滑板进校园相关政策”,再到 “建设一个市级竹产业现代科技园”,建议内容逐年深化、层层递进。这些建议不仅得到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转化为实打实的政策举措。
市委、市政府明确将竹产业列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将“支持绥宁县创建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列为重点工作。

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该公司通过缠绕、固化工艺,将楠竹加工成可替代传统建材的竹缠绕管道,还成功跻身第五批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多亏了人大代表不断呼吁,再加上政府全方位扶持,公司才能实现快速发展。”公司厂长杨章达感慨道。
实践证明,邵阳创新探索的“连续建言”机制,能够聚焦产业痛点持续发力,有效推动了“金点子”向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好方子”转化。
以点带面,系统治理 从办结一案到治理一片
“办理建议不能只盯着个案,要学会‘解剖麻雀’,通过一件建议解决一类问题、覆盖一个领域。”这是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建议办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的理念。近年来,邵阳市通过以点带面、系统治理,让代表建议的成效实现“乘数效应”。
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这一理念体现得尤为突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成长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未来发展。江晚春、李剑雄等市人大代表聚焦这一痛点,提交《关于加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力度的建议》等6件针对性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中学生心理健康列为2024年重点调研课题。调研成果获邵阳市委高度重视,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十条措施》,并列入2025年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今年秋季开学之际,市人大常委会还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进一步助力问题从个案关注转向系统破解。
国有资产盘活工作同样践行了这一理念。在办理“盘活市区闲置办公楼”建议时,邵阳市没有局限于“市区”范围,而是以此为契机,于今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有“三资”大起底、大清查工作。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财政资金,更为新引进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实现存量资产从“单点盘活”到“全域再生”的跨越。
民生优先,小处着手 于“急难愁盼”处绘就幸福实景
“代表建议好不好,要看群众笑脸多不多。”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民生类建议作为办理重点,聚焦群众“停车难、喝水愁、出行烦”等“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关键小事,让治理温度直抵民心。
停车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车流、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停车收费问题已成为市民反映强烈的突出痛点。市人大代表陈信提交《关于改进市城区路边停车收费标准的建议》后,市委副书记、市长程蓓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现场调研、跟踪督办等方式持续推动。今年4月23日,市发改委印发通知,将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免费时长从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以前免费时间只有15分钟,停下车吃碗面都不够。调整到30分钟后,停车变得从容多了。”市民刘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小朋友在城南公园直饮水站喝水。
如今,市民在城南公园晨练结束后,能直接到直饮水台前喝上温水——这一舒心场景的实现,离不开市十七届人大代表的持续建言,更得益于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落实。连续三年来,从二次供水改造,到管道直饮水设立,再到水源地保护升级,代表建议与政府行动同频共振,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水质之变。
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乡融合加速推进,市民对公交出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市人大代表黄艳梅提交关于优化公交线路、破解学生乘车难的建议。该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处理建议,进行重点跟踪督办,推动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新增9个公交站点,线路延长 5公里。一位学生家长欣喜地表示:“现在孩子上学乘车时间更充足了,我们也更方便、更放心了!”
“代表建议工作的价值,不在于纸面上华丽的答复,而在于实践中扎实的成效。”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迎春表示,“我们要实现的,是从办结向办好、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的根本转变。”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刘小幸 李娟红
编辑:李娜
湖南人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