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财政资金装上“安全锁”?怎样让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从“单打独斗”变为“同频共振”?近年来,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锐意创新,推出“人大+审计”联动监督模式,打出一套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督组合拳。2025年,由县人大财经委牵头制定的《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审计”监督协同联动机制工作实施办法》正式落地,标志着该项探索从机制层面固化为长效常态,为守好人民“钱袋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认真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清单化管理 打出精准监督“治理拳”
为根治审计整改“雨过地皮湿”的顽疾,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运用“清单式”监督利器,要求相关部门在提交整改报告时,必须同步附上“审计查出问题清单”与“审计问题整改清单”。此举实现了“挂账督办、对账销号”,确保了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每一项责任都落到实处。
2025年,在开展重大项目审计中发现,罗卜田乡罗卜田村枣园柑橘合作社洗果场项目存在重复发放工程款问题并成功追回多支付工程款项1.29万元,彰显了清单监督在基层项目中的“火眼金睛”。在对县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项审计中,通过清单对比,发现欠缴土地出让金的问题,人大积极督促相关部门整改,促使5128.2096万元资金得以准确、及时入库,守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闭环化运行 打出跟踪问效“连环拳”
监督重在形成闭环,整改贵在持之以恒。芷江侗族自治县着力构建“发现问题—责令整改—持续跟踪—结果反馈”的监督闭环。由县人大财经委牵头,联合审计局对共性问题和“屡审屡犯”的“硬骨头”进行重点攻坚。2024年以来,针对4个重点单位,综合运用资料审阅、现场抽查、专题座谈等形式,对整改方案、整改进度、整改成效进行全过程、穿透式监督。
年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对于报告中未彻底整改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常委会会议上作情况说明,形成了“审计报告—审议意见—整改报告—持续问效”的严密闭环,彻底杜绝整改“烂尾”现象。2023年度审计发现的重点扶贫产业项目逾期未分红181.76万元问题,在这一闭环机制的强力推动下,目前已整改到位113万元,2024年度审计报告查出立行立改类问题整改率100%,推动建章立制3项,分阶段整改问题超预期推进,按期整改率达到100%。
刚性化测评 打出联动合力“震慑拳”
为增强监督的“牙齿”和“威慑力”,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引入“满意度测评”的刚性问效机制。在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认真听取并审议审计整改报告后,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开展现场满意度测评。测评过程公开透明,测评结果当场公布。在2024年的测评中,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报告细节进行询问后,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票决出“满意”“较满意”或“不满意”单位。最终,2个被审计单位全部获评“满意”单位,监督的严肃性得到充分彰显。
这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实效,更彰显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1+1>2”的叠加效应。芷江侗族自治县的实践生动表明,“人大+审计”联动模式是看好“国家账本”、打造“阳光财政”的一剂良方,为新时代强化财政监督贡献了宝贵的基层智慧。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张艳萍 张英 祝万里
编辑:李娜
湖南人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