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郴州>工作动态>正文

汝城县大坪镇:代表助力板鸭制作升级 舌尖美食成富民产业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邓坤 宋恒平 编辑:李娜 2025-11-10 09:59:24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色如雪、形如叶的汝城板鸭在晒场上晾晒。

冬季将至,寒意渐浓。一大早,汝城县大坪镇人大代表祝伟清便打扫板鸭生产基地,着手准备制作今年的板鸭。作为汝城板鸭制作的第25代传承人,每年冬季指导制作板鸭、带领群众致富成了祝伟清的“必修课”。

汝城板鸭盛产于大坪镇祝岭村一带,已传承400多年,是明清年间的御用贡品。每年冬季精选麻鸭加工,经过腌制、定形、晒鸭等步骤,在风吹、日晒和霜冻中来回交替,形成了色如雪、形如叶,肉质细嫩、肥瘦适宜、浓香扑鼻的独特风味。目前,汝城板鸭制作技艺已列入郴州市非遗。

近年来,汝城板鸭的销量虽不断增加,但味道偏咸、损耗率高、过于依赖天气等问题制约着板鸭产业的发展,也是祝岭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汝城县人大代表、祝岭村党支部书记龙海把群众的呼声记在心里、落到实处,联合祝伟清等人大代表,多次入户走访和实地调研视察,还利用中国中铁在祝岭村驻村帮扶的优势,与祝岭村“三支队伍”一起赴浙江、江西等地考察学习,把别人的工厂当课堂,把别人的资料当教材,提出“升级老味道”的意见建议。

人大代表联合祝岭村“三支队伍”赴福建考察学习。

在代表们的有力有效推动下,两个板鸭专业合作社迅速挂牌,5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生产基地、大型烘房、3块晒场、2处集中宰杀点相继落成,代表引导村民从分散经营到集中放养、加工、供货,损耗率下降一成,传统作坊摇身变成标准化“鸭工厂”,既传承了传统制作手艺,又整合了资源、降低了损耗、提升了标准,烘房的“兜底”更让板鸭制作“不惧”阴雨天气。

“今年板鸭的盐味刚好,不用焯水味道更鲜美!”广东省的黄先生是汝城板鸭的老顾客,清蒸板鸭是他家年夜饭上的必备菜。为满足控盐的健康饮食习惯,龙海、祝伟清等代表邀请湖南农大食品科学院专家,定期检测板鸭的盐度、风干曲线等,为板鸭制作提供技术指导,做到盐味适度和不易变味,让板鸭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升级优化。

有了好产品,接下来就要拓宽销路。龙海、祝伟清等代表引领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把直播间搬进板鸭晾晒棚,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和网上销售活动,实现统一包装、统一销售、48小时直发。同时,依托中国中铁的渠道优势开展消费帮扶,积极为群众销售板鸭牵线搭桥。

提质升级的上祝板鸭合作社。

一年来,汝城板鸭的线上销售额近80万元,板鸭年产销突破12万羽、产值超千万元,带动18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4万元,村集体经济进账5万元,出现了“一鸭难求”的好势头。依托党支部、人大代表、合作社与农户的协同模式,汝城板鸭销出去、祝岭群众富起来,板鸭成了祝岭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

板鸭带火的还有大坪镇的餐饮、瓜果采摘及乡村旅游等。祝家农庄是大坪镇有名的餐饮店,与板鸭合作社同在一个院子,合作社生产的板鸭直供农庄,在这里不仅可看到板鸭的制作过程和购买各种板鸭成品,还可吃到清蒸板鸭、辣椒粉板鸭肠、蒜叶冬笋炒板鸭等各种板鸭菜肴。

每年阳春三月,大坪镇铁炉江畔的千亩油菜花争先绽放,先到江畔看油菜花,再到附近的千亩瓜果基地摘草莓、金桔等水果,再到祝家农庄吃板鸭……在龙海、祝伟清等代表的推动下,汝城板鸭产业的传承和发展已融入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大舞台,并逐渐成为大坪镇富民兴村的主导产业。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邓坤 宋恒平

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