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在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一项关乎全乡柑橘产业命运的决策——成立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完成了从“民声”到“民生”的精彩蜕变。
政府干的,就是百姓盼的。
如今,联合会的成功组建,不仅让橘农告别了“单打独斗”的困境,更开启了“抱团发展”的新篇章,成为禾梨坳乡将群众“金点子”转化为发展“金钥匙”的生动注脚。
禾梨坳乡漫山遍野种满柑橘。
广纳民声绘蓝图,问需于民集众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禾梨坳乡成立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真正从群众呼声中来、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而生的,整个过程始于一次广泛的民生实事项目征集。
2023年11月,乡政府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议,要求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可行性、迫切性,收集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干部们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渠道,听到了大量来自田间地头最真实的声音。
禾梨坳乡虽然是全县面积最小的乡镇,地处偏远,却种着全县面积最大的柑橘,全乡将近一半的面积种了柑橘。
“禾梨坳乡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绕不开柑橘这个产业。” 禾梨坳乡党委书记曹云坦言。
这次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群众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在柑橘领域。
比如,自家种的橘子经常面临“卖不掉”的困境,急需帮忙找销路;想引进更好的柑橘品种,但担心改种后同样面临“不知道卖给谁”的市场风险;三是大家普遍希望有一个可靠的组织,能把种地以外这些“麻烦事”揽过去,让自己能专心生产。
这些零散但强烈的民意被收集上来后,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梳理。
他们发现,这些问题单靠一家一户无法解决,而过去存在的一些合作社,往往因为机制不活、公信力不足或过于追求盈利,效果不理想,未能真正解决“抱团发展”的问题。
面对群众“需要一个真正能带头、能办事的组织”的普遍愿望,乡里在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认识到,必须创新组织形式。
于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公益属性、覆盖全乡的“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的构想逐渐清晰。
这个构想直接回应了群众的三大痛点:以公益服务为核心,不向农户收取费用,旨在打通销路;整合全乡资源,能更有力地对接市场、引进技术;由乡党委政府牵头,各村支书等骨干力量参与,确保了公信力和执行力。
最终,这个“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组建项目”作为直接源于群众诉求的方案,被正式提名为2024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并提交乡人民代表大会票决。
橘农正在查看柑橘生长情况。
票决定策谋发展,民主决策聚人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2024年1月,禾梨坳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有一项重要议程——对2024年拟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禾梨坳乡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组建项目位列票决项目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本地农业产业面临着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会上,禾梨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姚成进行说明,组建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旨在搭建一个涵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农业产业各环节资源,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该项目在这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上,引起了激烈讨论。
不少代表对成立联合会心里没底,有人说:“搞个联合会,听起来虚,不如修条路实在。” “之前不是搞过合作社吗?现在又搞联合会,会不会换汤不换药?”
乡人大代表、禾梨坳村党总支书记杨辉则赞同成立联合会,他说:“以前咱们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客商一来,你压价五毛,他压价四毛,最后吃亏的是自己。成立联合会可以统一口径,一致对外,把市场话语权拿回来。”
姚成解释,此次成立的联合会,和以前的合作社有本质区别——它是政府牵头、纯公益的,核心任务是帮老百姓找销路、打品牌、议价格,是“帮大家抱团取暖,一致对外。”
最终,在充分讨论、反复沟通后,代表们的思想逐渐统一了,大家认识到:事有轻重缓急,成立联合会事关全乡发展全局,是解决产业困境的“牛鼻子”工程。
最终投票时,联合会项目成功入选。
监督问效促落实,项目落地展宏图
游客在橘园打卡。
项目票决产生并非终点,而是抓落实、见实效的新起点。
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迅速搭建完成组织架构,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并明确了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与此同时,禾梨坳乡人大成立由主席团成员牵头、人大代表参与的监督小组,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一对一”跟踪监督,做好票决之后的后半篇文章。
联合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讲座、农产品展销会、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各类农业产业交流活动,为会员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农业产业信息的共享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该乡56岁的大沙界村民李忠华种了15年的柑橘,这次在联合会的指导下,与湖南阿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种植, 把自家80亩冰糖橙全部改成了阿蜜达柑橘。
“我只需负责种好橘子,不用操心其他事情,合作企业会帮我解决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问题。”李忠华喜笑颜开。
湖南阿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任人于振勇说,我们为橘农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收购农户种的柑橘,最终实现双赢。
李忠华的“品改”并非拍脑袋的决定,而是联合会基于其种植经验和能力以及抗风险水平等综合权衡而定。
前几年,全乡主打品种冰糖橙出现市场波动,价格“跌跌不休”,几千万斤的冰糖橙出现滞销,“好果”只能当“次果”低价处理,部分农户血本无归,橘农“品改”意愿强烈。
在此背景下,联合会瞄准市场价格高、销量好的“阿蜜达“品种,有计划的让部分农户先行试种,避免盲目跟风“品改”带来市场供过于求、最后导致价格暴跌的风险。
曹云颇有感慨地说,以前“品改”有过深刻教训,这次联合会发挥“总调度”作用,避免大家全挤在一条船上,“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目的是为了稳定整体收益。
“我们以联合会成立为契机,推出了‘个十百千万’计划,即成立一个联合会,培育十家龙头企业,打造百个家庭农场,形成千万级客户和粉丝群体的市场。”展望未来,曹云充满信心。
来源:湖南人大融媒体中心
作者:郝兴文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