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省委关于推动新时代全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监督法,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全省人大系统围绕中心大局,依法履行职权,在监督工作方面涌现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总结成绩、推广经验,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湖南人大网、微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爱鸟护鸟是建设美丽中国、擦亮永州生态名片的应有之义”“要加快改善候鸟停歇地和迁飞通道生态质量,积极构建贯通性生态廊道”……2024年以来,从道县白马渡镇武家滩村候鸟保护监测站,到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现场,我省首部地方性护鸟法规《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在热议中跃入地方“小快灵”立法“靓丽风景线”。而笔者调查发现,永州市人大的“小快灵”立法,相当部分源自于转化监督成果。
近年来,该市人大在推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坚持打好履职“组合拳”,把执法检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工作实践融入立法过程,从多个维度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地方法规,不仅有效延展了监督工作链条,也增强了监督实效和刚性。
永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有关执法检查。
把监督工作发现的问题
转化为立法线索
“在执法检查中找到“法律缺口”,并将之转化为立法线索,推动监督更加有力有效,立法靶向更加精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认为,这是永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地方立法的有益探索。2024年,立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就推进永州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组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汇报,发现摩崖石刻保护这一立法需求,形成具体的审议意见。同时,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或调研,查找出摩崖石刻保护存在的缺漏和不足,并提出具体完善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调研中,发现非遗工作中存在职责分工不明、各保护主体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最终经过法定程序,将监督工作成果转化成推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写入《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相关条款,为加强永州摩崖石刻保护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构筑起严实有效的法治屏障。
永州市通过打好监督+立法‘组合拳’,推动浯溪碑林数字化保护展示,浯溪碑林数字化展示馆2024年12月6日开馆,成为全球首个专注于摩崖石刻的专题数字体验馆。
把监督工作形成的意见
转化为立法条文
市人大常委会十分注重吸纳各专门委员会监督工作中收集的立法意见和线索,并在审议和修改法规草案时,经过法定程序,将之转化为法规条文。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草案)》时,教科文卫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要发挥地方性法规实施性作用,对摩崖石刻的保护措施进一步细化”;审议《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草案)》时,农业委则转交了基层群众关于“各县要精准确定本地候鸟保护重点时段,合理划定候鸟迁飞通道和栖息地保护范围”等具体意见。“人大监督和立法都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于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而把人大监督实践收集到的民意转化为地方法规条文,恰好是一个有效途径。”市人大法制委有关领导深有体会地说,近年来,共有103条监督意见被转化吸纳到《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等地方立法中来。
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执行情况检查。
把监督工作总结的经验
转化为立法决策
2024年,市人大代表周平全程参与了《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立法实践。他说,《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立法过程结合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吸纳了相关文件中对候鸟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如通过审查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的通告》,梳理出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再经过严格论证和评估等立法程序,将其上升为法规制度规范。《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中,“工程建设项目应当避让候鸟迁飞通道和栖息地”“禁止食用候鸟,以网捕、火攻等方式猎捕候鸟”“科学组织生态观鸟活动”等相关规定,就此转化而来,在实施中彰显出灵验功效。2024年以来,全市兴建候鸟保护监测站25处,累计集结执法队伍2000多人次,立案查处非法捕猎候鸟案件15起,捣毁捕鸟网32张,缴获诱捕候鸟录音机9台、照明灯(电瓶)6套、摩托2台、猎枪(气枪)6支等作案工具55台(套),没收非法猎捕鸟类160多只。
来源:永州人大
作者:贺永景 唐瑛娉 制图:楚峥 席筱梅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