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杨溪流域,生态护岸工程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哗哗流水与葱郁草木相映成趣,成为当地群众休闲漫步的好去处。这一民生工程的建成,是该县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生动实践,是将“民生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幸福图景”的生动写照。
“我们致力于构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民生实事闭环机制,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红利介绍,自2021年以来,县人大已票决通过22个民生实事项目,涉及资金12.8亿元,这些项目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切实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出卷”:让民声引领民生走向
“我们决定将自来水厂管道维护工程,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由镇人代会票决通过,是因为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到全镇5700多名群众的日常生活。”土桥镇人大主席肖杰谈及2024年写入省人大工作报告的这个事例,依然难掩兴奋之情。
芷江县乡人大始终坚持“群众想什么,人大就干什么” 的理念,把民生实事项目的“选题权”和“出卷权”交给群众。为了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选对、选准、选优”,县乡人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公告、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开展庭院恳谈会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成为民生实事的“出题人”。今年初,公坪镇党委书记李梦龙带领镇人大代表和政府干部深入社区和村组农户,收集到农业水利、交通安全、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议10件,其中集镇环境卫生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为镇人代会的项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红利(中)一行视察城区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
2024年,群众在教育文化、养老服务、城区污水处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民生领域踊跃发声,全县共征集到民生实事项目建议383条,其中县级层面87条,乡镇层面296条。经过梳理分类、归纳整合,形成民生实事项目台账,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候选项目库。然后,县乡人大会同同级政府,组织代表和相关部门人员深入一线,对候选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普惠共享、先急后缓”的原则,充分听取民声后形成候选项目建议方案,经县乡人大初审,提交党委审定,最终由人大“定盘”。
岩桥乡人大表决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现场。
位于城区的第一幼儿园学位不足、适龄儿童入学难,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后,经过反复论证,搬迁扩容项目提交县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并以高票表决通过。目前,新建幼儿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今年8月可交付使用,将有效缓解城区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针对土桥镇自来水厂供水不足问题,镇人大主席团立即组织开展调研,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管道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经测算,需维修资金约 8万元。于是,将自来水厂管道维修工程提交镇人代会审议并顺利通过票决,确保项目得以及时实施,惠及广大群众。
政府“答卷”:以实干回应民心所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切实压实主体责任,努力推动民生实事从“纸上承诺”转变为“地上成果”。人代会票决通过后,县乡人大于15日内迅速组织召开集中交办会,向同级政府发出办理通知。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在 30日内精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以清单形式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确保民生实事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民生民心工程。
县乡政府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高效推进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链,将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全县重点项目督察。
2024年初,禾梨坳乡人大票决通过“农业产业联合会组建项目”以后,乡人民政府迅速组织驻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村集体集资、农户自愿参与的方式,于当年2月成功申报禾梨坳乡 “农业产业联合会”。在产业联合会的引领下,探索出“平台引导、公司牵头、协会管理、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机制,开创了“农家养殖、本土柑橘、特色中药材”三大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循环发展的新模式。产业迈向“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标准、统一销售”(即“六统一”)新途径,实现了全乡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综合效益显著提升。2024年全乡7个村集体均增收2万余元,联合会各农户增收近万元。
为了确保乡镇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不“空档”,从2025年起,所需资金由县人民政府统筹,足额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为各乡镇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人大“阅卷”:以监督保障民生实效
“我县人大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民生实事的‘金标准’,确保项目完美‘收官’。”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张玲玲说道。
为切实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确保民生实事推进过程和结果令群众满意,县乡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组建专项监督小组,采取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每半年听取落实主体单位汇报等措施,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链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形成督办清单,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加入监督队伍,开展民生项目“现场评议会”,凝聚“人大监督+群众监督”的强大合力。
2024年,三道坑镇人大票决通过小渔溪村地婆溪组灌溉渠道维修项目。开工后,4名县、镇人大代表和2名群众代表轮流到施工现场察看。镇人大还两次组织代表对工程质量、施工成本等方面进行专题视察,确保新修加固后的1500 多米沟渠顺畅,成为该村30多户农家的“幸福渠”、70多亩农田的“希望渠”。2024年11月7日,《人民日报》对此典型事例作了报道。
陈红利(前)一行视察杨溪流域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
在大会严格“阅卷”阶段,为确保代表评价真实反映民意,县乡人代会召开前夕,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现场视察,听取群众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的意见建议,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绩效评价。人代会上,依据《芷江侗族自治县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满意度测评办法》,组织代表专题听取政府关于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严格按照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进行满意度测评。2024年度票决的5个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和28个乡镇民生实事项目的测评满意率均为100%。人代会测评结果即时反馈给同级党委、政府和项目主管单位,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陈红利表示,芷江通过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做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实现了“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重大转变,促进了民生需求与政府工作的精准对接,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与活力。2024 年 9 月,芷江人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乡镇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政府将投资3亿余元,助推县乡人大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根,为民生“加温”、为幸福“加码”。
如今,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一项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开花,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正成为芷江绘就幸福新画卷的有力笔触,书写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实习编辑:席筱梅
来源:芷江县人大
作者:蒋文智 佘振文 张英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