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湘潭>工作动态>正文

韶山乡人大:“五事”工作法为干旱稻田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湖南人大融媒体 作者:曾艺 编辑:曹玉玲 2025-09-02 09:40:38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太感谢人大代表了,这水就是我们的‘救命水’!”8月30日上午,看着汩汩清水顺着渠道流进干裂的稻田,北大荒集团韶山基地负责人杨经理紧紧握住韶润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周建强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而就在一天前,他还蹲在田埂上,望着近200亩叶子发蔫、濒临绝收的水稻愁得睡不着觉。这场解了燃眉之急的“及时雨”,正是韶山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高效运转“五事”工作法的结果。

诉求速接:“群众说事”接住企业“心头急”

8月29日一上班,急得满头汗的杨经理就扎进了韶润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干旱,地里的水稻快撑不住了!200亩地要是绝收,损失可太大了!”

联络站接待代表立刻放下手头事,一边仔细问清旱情多严重、灌溉卡在哪、多久必须通水,一边逐条记进民情台账。水稻缺水关系粮食安全,联络站立即着手推动办理这件要紧事,用“不耽误一分钟”的响应,接住了企业的“心头急”。

症结细查:“代表问事”摸透田间“真实情”

接到诉求后,湘潭市人大代表、韶润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周建强当天下午就带着韶山乡毛祖平等代表往田里跑,实打实践行“代表问事”。在稻田里,他们弯腰扒开稻穗看灌浆情况,拿出仪器测土壤干湿度;顺着往年浇水的线路找水源,发现塘坝底都露出来了,河渠也断了流——这是旱情的关键症结。更棘手的是,稻田周边村组也缺水,只有近处的楠木水库能解燃眉之急。

微信图片_20250902094251.jpg

代表到干旱农田核处情况。

代表们又马不停蹄赶到楠木水库,对水库存水量进行测量,还挨家挨户问村民:“家里吃水够不够?菜地浇得上水不?”把跨村调水可能引发的矛盾提前摸清楚,为后面解决问题攒足了“实情底气”。

矛盾巧解:“集中议事”商量出“双方都满意”

跨村调水,最怕顾此失彼。为了破解楠木水库调水的难题,代表们当天晚上就把楠木组组长、原铁皮村的村民代表请到一起,开起了现场协调会,进行“集中议事”。

会上没绕弯子,直接把北大荒要保粮食、村民要保用水的需求都摆出来。毛祖平代表拿着数据说:“这200亩稻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绝不能荒;但大家的生活用水、菜地浇水,我们也绝对不耽误!”你一言我一语聊开后,最后定下了“先调水救稻田,之后再想办法给村里补水”的方案,用坐下来商量的办法,解开了“两难结”。

行动快落:“落实办事”打通灌溉“最后一截路”

为了确保补水方案落地落实,代表们既当“中间人”协调,又当“监工”盯进度:迅速找施工队清理水库到稻田的输水渠,泥巴、杂草清了一遍又一遍;还联系水泵、算水流速度,确保水既能快到田里,又不浪费。在多方努力下,当天农田的灌溉渠道就通了水。8月31日清晨,看着清水哗哗流进每一块干得裂口的稻田,稻田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和村民们终于放下了心中“大石头”——之前商量好的“办法”,真真切切变成了地里的“实效”。

微信图片_20250902094239.jpg

代表实地查看农田补水情况。

长效筑牢:“督促成事”从“救急”到“长久稳”

水刚流进渠道,“督促成事”就跟上了。代表们定了规矩:每天报一次调水进度,专门有人盯着水到没到田里;31日一早,还到田间检查灌溉效果,确保每块地都浇透。

为了以后不再“临时抱佛脚”,进行跨区域紧急调水,代表们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计划将北大荒基地纳入韶润片区水资源统一调度的范围,建立长期用水协调机制,避免再出现“稻田喊渴、调水犯难”的情况,真正实现“解决一次问题,管好久不犯愁”。

“这就是‘五事工作法’在基层的实在用处。”韶山乡人大主席团负责人说,从听群众(企业)说事、代表去问事,到大家一起议事、盯着落实办事,再到跟进督促成事,这套代表听取和处理社情民意的工作“闭环”机制,为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途径,充分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强大活力。

来源:湖南人大融媒体

作者:曾艺

编辑:曹玉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nrd.gov.cn/content/2025/09/02/1524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