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湘西>工作动态>正文

守好武陵一片绿 护牢百姓“生态碗”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吴振华 编辑:黄飞飞 2025-07-12 09:52:22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行走在湘西大地,万溶江碧波荡漾,武陵山层峦叠翠。这份盎然绿意背后,跃动着法治护航的强劲脉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护绿人大行”为笔,以三级联动监督为墨,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人大监督的时代答卷。

5月13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召开2025年“法治护绿人大行”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法治护绿定航向

“用法治力量守住湘西的生态根脉,是人大义不容辞的使命”。4月,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凌频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上的讲话字字千钧。

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以省人大常委会“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纲,紧扣“三会三文”精神贯彻落实,将“法治护绿人大行”列为年度监督“重点工程”,纳入“一要点六计划”议程;制定“法治护绿人大行”实施方案,明确“法治政府建设,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问题整改”五大战场;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剖析、实战模拟淬炼本领强根基——一场场专题培训让执法检查人员练就“火眼金睛”。“这场检查不是‘走过场’,而是带着法规‘标尺’量到底!”州人大代表瞿继秋在龙山县民安污水处理厂边走边记。

与此同时,通过三级联动聚合力:组建8个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的检查组,直插8县市一线。州县乡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人大代表参与,865名代表直击护绿一线。

问题导向啃硬骨

州人大常委会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定和突出环境问题,执法检查组动真碰硬,直击问题痛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法律实施。

花垣县东方矿业公司车间,氨气无组织排放、车间腐蚀严重曾是中央环保督察点名的痛点。在人大监督的推动下,公司启动电解氨气负压收集实验,采用负压吹吸气收集和喷淋的方法,处理后的气体经高空达标排放,开展低铵电解技术已使氨气浓度降至1.28mg/m3(国标2mg/m3)。数公里外的振兴—西部锰渣场,工人们正顶着烈日注浆封堵。这里曾因渗滤液外排被长江警示片曝光,通过2年时间,采用“EPC+O”模式,实施原振兴锰渣库渗滤液处理站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如今17753米帷幕注浆如“地下长城”锁住污染,实现达标排放并销号。

吉首市鳌头坡的管网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鳌头坡片区污水直排万溶江的日子要终结了!”项目负责人指着图纸向人大执法检查组介绍,超长期国债资金5660万元已到位,26.59公里管网改造后,污水收集率将有望大幅提升。而在凤凰县西门宾馆南侧沟渠,曾经的黑臭水体已重现清流,“雨污分流2公里、清淤疏浚2次/年、活水引灌”,一套组合拳让周边居民竖起大拇指。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人大监督动真碰硬。“部分检测机构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翻开案卷:湘西泰鑫机动车检测公司因虚假报告被罚10万元,站长被追责;全州17家机构经历多轮“双随机”风暴式检查。同样的铁腕落在凤凰聚福楼等餐饮店——油烟净化器闲置?立案查处!全县514家餐饮店被纳入“台账销号”监管,18家领罚单。

机制突破提质效

如何让监督不止于“查”?州人大常委会打出机制创新“组合拳”。

创新代表履职“智慧赋能”。“随手一拍,污染无处逃!”活动期间,各级人大代表通过“随手拍”提交问题线索,代表建议意见从“文字描述”向“影像实证”升级。专业代表小组精准履职,进驻污水处理厂,为BOD浓度偏低问题“把脉开方”。代表联络站变身“环保哨所”,通过代表接待选民日、码上找代表、设立意见信箱等形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意见和诉求。

2024年7月26日,湘西州人大代表集中进站参加法治护绿行动启动仪式在吉首市举行。图为启动仪式后,五级人大代表到吉首市细溪河黑臭水体区域等开展现场视察。

跨域协同“攥指成拳”。打破部门壁垒,在人大监督推动下,生态环境、住建、公安建立“横向协调、纵向联动”机制,在扬尘治理、餐饮油烟等领域联合执法2700余次;聚焦贯通流域治理,万溶江张排断面水质从1月劣Ⅴ类(氨氮6.39mg/L)跃升至4月Ⅲ类(0.34mg/L),背后是河长巡河、生态补水、雨污分流等“多兵种作战”。

绿水青山常守护

“护绿非一日之功,人大监督永远在路上”。面对PM2.5浓度反弹、土壤重金属溯源等深水区难题,州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问效,做好做实执法检查后半篇文章。

建立“问题、责任、时限”整改台账。对执法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细化形成整改清单,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主要任务与完成时限,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抓实执法检查“回头看”。采取座谈调研、现场查看、实地走访、暗访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适时组织“回头看”,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推动污染防治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持续深化“随手拍”机制。将“随手拍”转化为常态化监督工具,实现“群众有呼声、代表随手拍、政府马上办”的良性互动,让法律监督的眼睛延伸到绿水青山最前线。

当法治力量浸润武陵山水,湘西的绿色答卷愈加厚重——2024年全州空气质量全省“五连冠”,39个国省控断面清澈如许。这片曾经“锰渣压青山”的土地,正以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法治护绿的创新实践,诠释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时代箴言。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吴振华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