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园区公交班线少,上下班很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社区巴士和公交专线开到了厂区大门口,还贴心服务企业员工晚班通勤需求,特别增设了夜班专列、缩短了高峰期发车间隔。”在邵阳市经开区宝庆科技工业园采访时,搭乘公交车上班的李女士告诉笔者。
技改后的全自动化生产线。
去年初,在“法治护企”行动中,人大代表走园区、入企业,听取意见建议,一份精准直达的“问题清单”,促成五大产业园区公交线路全时段全区域覆盖——这只是邵阳市人大以持续监督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剪影。近年来,邵阳人大服务中心大局,打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组合拳”,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整改“回头看”递进发力,助力邵阳市营商环境三年“三级连跳”,从全省第11位跃居前三,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000亿大关。
法治护航,企业更舒心
“过去三天两头迎检查,现在执法有监督。”湖南幸福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肆云指着“营商码”直言。市人大推动出台《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规定》,所有涉企检查必须扫码备案,智能系统对重复检查实时预警。制度推行一年半,涉企检查频次直降40%,企业终于告别“迎检疲惫症”。
出台决议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推行“述查评督”四字工作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推动政府制定落实《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规定》和《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的规定》,明确28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处罚裁量权基准,实施行政执法检查“扫码入企”等十余项制度措施,划定行政行为边界,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法规制度落实怎么样,让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来评价。在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上,代表提问辣味十足:“项目征拆拖延导致烂尾,自然资源局如何破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当场立下军令状,综合施策解决27个涉企用地问题。
各部门以行动推动法规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在邵阳经开区,湖南兴悦科技总经理曾剑曾因审批手续夜不能寐。市人大推动“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进驻后,仅用15天便梳理出项目堵点,协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联动解决用地规划等难题。如今企业全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从卡壳到畅通,刀刃向内的监督转化为法治护企的暖流。
人大代表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调研。
数字赋能,响应更快捷
代表联络站搬进产业链。在邵阳经开区联络站,省人大代表、万脉医疗董事长刘哲从“企业主”变身“联络员”:“过去招工难要跑七八个部门,现在代表坐班直接协调,半年解决充电桩布设等难题十余项。”这些建在园区的“前哨站”让问题就地化解。更催生出“夜市招聘”等新场景,新场景招聘用工岗位19.59万个,构建了用工与就业间的绿色通道,在大汉悦中心步行街第254场夜市招聘会上,圣菲达服饰一场次就招收了500人。
扫码即办的“指尖革命”重塑政企互动逻辑。1.5万名代表线上集结,“送解优”服务码让企业动动手指就能呼叫服务。湖南铭基高科电子的姜勇扫码反映水电配套滞后,三天后施工队就出现在厂区门口。从多头跑到码上办,在数字化驱动下,1300余个企业诉求实现“一键直达”,办结率80%。
邵阳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交办到各单位的营商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投票。
政府答题,办事更顺畅
人大监督问题清单成为政府深化改革“指挥棒”。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悬空”,市政府百日清废200余项“隐形门槛”,湖南邵虹特种玻璃乘势投产第二条生产线。“这些文件废止当天,设备订购合同就签了字。”董事长刘正茂记忆犹新。今年初,市政府更将代表建议具化为“降成本三十条”,2024年2月,首次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邵阳接续班列、邵阳-盐田港铁海联运班列,推行湘粤港“跨境一锁”模式,实现新能源二手车首次出口,推动雪峰蜜桔和龙牙百合12小时直运香港,时间节约2天,物流成本下降30%。国网邵阳供电公司为用能成本较高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降本方案,推动宝隆产业园由专变改为公变用电,企业用电成本从1.2元/度降低到8.3毛/度等。
刀刃向内的改革不断加码。市长信箱建立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机制,响应时间压至24小时;市场监督局推出涉企“柔性执法”清单,2025年一季度涉企处罚量下降15%。当华润双鹤将4.8亿元原料药基地落户邵阳时,总经理曾顺点破关键:“从政策兑现速度到产业链完整度,这里让我们能‘拎包创业’!”
服务暖心,发展添动能
一流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富兰地工具车间里,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让产能翻两番。“人大牵线的专家团上门会诊,技术瓶颈一个月就攻克了。”董事长刘成勇指着邵阳先进制造研究院博士团队说。在邵阳,像这样的跨界协同已成常态:湖南东亿电气用3D打印将打火机设计周期缩短30倍;拓浦精工“智能指挥室”实现30秒电饭煲极速装配。
数据见证新变化。2024年邵阳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2家,规上企业利润面达96.8%领跑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2194.68亿元占GDP75%,每平方公里土地孕育出3家高新技术企业。“人大监督不是找麻烦,而是帮企业清除跑道上的碎石。”三一专汽负责人坦言。如今邵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挺进千亿级。
一条公交线路能连接民心,一套监督举措可激活全局。当企业痛点变成政策起点,“帮代办8600件次”“解决率90%”“降本30%”便不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而是写在工厂车间的满意答卷。人大监督的持续发力、政府的精准施策,化作企业破浪前行的强劲动力,在这片湘中沃土,法治阳光照耀,经济活力迸发。
来源:邵阳市人大
作者:戴瑾昕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