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湘潭>工作动态>正文

以人大监督之力提升乡村振兴之效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 杨阳 罗陈鑫子 编辑:黄飞飞 2024-12-03 15:36:52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是市委中心工作、政府重点任务、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大局,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汇聚代表智慧,主动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增活力、提效力 。

建立联动机制 凝聚监督合力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审议交办意见办理情况的调查视察和跟踪问效,撰写专项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对交办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推动形成“市政府领导+牵头市直部门抓总+相关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协同+市县两级人大专委会督促”的办理模式和工作制度,四条审议意见、三个交办事项办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对去年审议交办意见中未完全整改落实到位的问题,再次进行交办,切实做到紧盯问题不罢休。

自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促进乡村振兴的专项审议和专题询问,并做实做细“实地看效”工作,进一步加大刚性监督力度,支持和指导乡(镇)人大就近开展乡村振兴常态化监督。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关于加强乡村振兴监督工作的意见》的有力举措之一。该文件的出台旨在建立乡村振兴监督工作会商联动制度,凝聚监督工作合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工作做法在省人大有关会议作经验交流,获中国人大网推介。

——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会商联动制度。每年初,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召开市、县(市)区两级人大农业农村委联席会议,共同商定当年乡村振兴监督工作议题和协同联动监督方式,从而形成三级人大分工协作、统一行动、成果共享、经验互学、问题整改共同推动的监督格局。这种监督方式充分尊重了基层人大意见,调动了基层人大积极性,并使监督工作在有限时间内,既保证了监督内容的全面性,又实现了监督工作有深度,同时也是科学高效利用人大监督资源、减轻基层负担的有益尝试,取得了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主动争取党委的支持和政府的配合。坚持党对人大乡村振兴监督的全面领导,监督工作形成的最终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党委报告,交政府研究办理。这样既确保人大乡村振兴监督不跑偏、不走样,又能确保人大乡村振兴监督顺利开展并取得推动解决问题的实效。

——提高监督能力,提升监督效能。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人大乡村振兴监督报告发送乡村干部、代表和农民群众“评审”制度,广泛汇聚民意民智,切实增强人大审议、评议意见和建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发挥代表作用 助力产业发展

壶天石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由于养殖环境、技术和成本要求高,其产业发展规模及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

市人大代表农业专业小组多次深入壶天石羊种源及相对集中生产基地——湘乡市翻江镇调研,提出了保护养殖生态环境、制定养殖技术规程、加强公益性技术和品牌宣传服务、推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等建议。这些建议被市、县两级政府采纳,并将壶天石羊产业列为市、县两级重点农业特色产业。

为加快转化调研成果、推动壶天石羊产业发展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帮助绿生宝农业科技公司成功申报“湖南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动其扩大壶天石羊产业规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并以“公司+农户+配套服务”方式,带领众多农户发展壶天石羊产业。

如今,壶天石羊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较2021年,岐山村养殖规模增长12倍,湘乡市增长2万头,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放眼广袤的农村,人大代表在争资争项、招商引资、保障粮食安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也植根于人民,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监督促进作用,是人大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履职的最好回应。2023年,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促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编写30多份代表建议,争取国省项目资金,到位项目资金突破8000万元;调研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推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调研提出以明晰产权为前提基础、以资产发包和入股为主要方式、以引进和培育优质经营主体为关键抓手,“沉睡”资产激活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改革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农技推广 体制机制,是激活与推动科技要素快速广泛深度嵌入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以农技推广改革赋能科技要素有效嵌入现代农业,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新战略构建强大科技支撑”这一主题,重点围绕农业技术推广责任落实、体系建设、保障措施和推广应用情况,与省人大农业农村委联动开展农技推广“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农技推广主体特色化、高能化改革有滞后,机制时代化、高效化改造有不足 ,保障制度化、系统化建设有弱项等问题,创新提出 “注重建设特色强、 水平高的农技推广主体, 加快构建活力强、效能高的 农技推广机制,切实完善支撑强、质量高的农技推广保障,聚力打造韧性强、标准高的农技推广成果 ”建议。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开展了以便捷高效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改革创新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情况的调研,重点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形态、人才队伍、装备支撑、服务能力、服务成效、困难和问题等情况。 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健全统筹机制”“完善政策法制”“优化供给结构”“整合零散需求”等意见建议,形成4条审议意见交政府研究办理,推动形成促进湘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创造优良条件。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作者: 杨阳 罗陈鑫子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