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成员来到长沙县许光达故居、汨罗市任弼时同志故居和纪念馆参观学习,围绕“学史崇德,赓续革命精神”主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关春,党组成员、副主任叶红专、周农,党组成员、秘书长胡伯俊参加。
“学史崇德”
怎样理解?
崇哪些德?
怎么崇德?
请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扩大)
一起来学习
怎样理解 “学史崇德” ?
“要用大历史观认识和理解‘学史崇德’。”在任弼时纪念馆会议室,黄关春主持召开学习研讨会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看,道德高尚是古代先贤的精神追求。
从百年党史来看,坚守道德高地、赓续精神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密码。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来看,学史崇德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动力。
黄关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德行的修养,多次在考察、讲话、批示中阐述了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讲了“三严三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党员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2016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2018年3月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阐释了立政德的三个标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018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
2021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黄关春在学习研讨会上与同志们一一梳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道德修养的深刻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许光达故居)
“崇” 哪 些 “德”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
2018年3月10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阐释了立政德的三个标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
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守公德
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严私德
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许光达、任弼时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典范。
功勋卓著的许光达一生淡泊名利,多次“让衔、让级、让位”,他故居中一块醒目的“让衔碑”叙说了这段佳话。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当许光达得知中央授他大将军衔时,深感不安,决定申请降衔。
几次面请降衔无果后,许光达再也按捺不住,直接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细数自己的革命历史:前期“战绩平平”;后来去苏联疗伤,“毫无建树”;自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结论是,贡献微不足道,心中有愧。
毛主席得知许光达主动让衔后,拿起降衔申请书就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并且高度称赞:“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最终,党中央、中央军委仍然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他又请求将自己的行政级别由四级降到五级,这一申请被批准。因此,许光达成为开国十大将中唯一一位行政五级大将。
许光达除了“三让”,还有“三争”: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争着干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争着回国抗日、在延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风生水起时争着上前线。
再来看任弼时人生日历上写着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一怕工作少:1950年5月17日,任弼时结束在苏联的治疗,一回来就写信给中央书记处,要求恢复部分工作。毛泽东批示:“每日不超过四小时。”可他依然每天抱病工作八个小时以上,只想尽心竭力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多做一点。
二怕用钱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为任弼时配备了一台苏制“吉姆150”专车。他总是叮嘱工作人员,把事情集中起来办,减少用车次数,节省汽油。后来,组织上计划维修他的住房,他坚决反对,认为在国家大业初创、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分钱也不应多花。
三怕麻烦人:建国以后,任弼时住在北京景山东街,房子狭小,还紧挨着马路。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给他搬家,当他了解需要为此把一个机关迁走时,坚决不让搬。
这“三让”“三怕”,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
在湖南这方红色热土上,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典范还有很多:
毛泽东要求子女拥有四项“特权”:为革命牺牲的特权、饱受苦难的特权、被执行纪律的特权、艰苦奋斗的特权。
黄克诚“三不准”: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不准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
徐特立以“三不要”为座右铭:一不要有特殊思想,二不要有优越感,三不要脱离群众。
罗荣桓要求家人亲属“永远做老实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搞特殊”。
林伯渠每次外出考察都“约法四章”:一不要组织迎送,二不要影响工作,三不要宴请送礼,四不要生活特殊。
……
(任弼时纪念馆)
怎 么 “崇 德” ?
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怎样将“学史崇德”的实践要求,转化为人大依法履职行权的具体行动呢?
学习研讨会上,周农和文富恒、龙朝阳、欧阳煌等同志围绕“学史崇德,赓续革命精神”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了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周农在发言中表示:
以“三让”为明镜,牢固树立对党忠诚、淡泊名利的大德。
以“三争”为榜样,牢固树立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政德。
以“三怕”为标尺,牢固树立一心为民、造福人民的公德。
以“三不”为鞭策,牢固树立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私德。
黄关春强调: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两个维护”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听党话、跟党走,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大德”的具体表现。
“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人大常委会要牢记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比如,在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方面,要按照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要求,突出湖南特色,加快《湖南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湖南省学雷锋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
今年下半年,我省县乡两级人大将集中换届,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人大常委会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选举法,依法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选举结果人民满意”。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使命
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就是公德。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大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行,更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使命落到实处。
黄关春说,我们必须牢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心系“国之大者”,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
要坚持为民立法,对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等一批事关民生保障的法规,抓紧做好制定和修改等工作。
要抓住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两个问题持续监督,切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对全省营商环境、安全生产、污染防治、耕地保护、职业教育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工作,通过专题询问和执法检查的方式进行持续监督、跟踪监督,确保有影响、有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湘考察时“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的殷殷嘱托,用好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机制和工作平台,丰富和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内容,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三、坚持锤炼作风,践行“加强人大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
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人大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为人大干部“严私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黄关春指出,要全面加强人大机关党的建设,增强政治机关意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设模范机关、清廉机关。
要切实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在一线、在状态、在路上的精气神,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不懈奋斗的姿态投入到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去,用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周 洁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