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境内山多林密,风光秀丽,景点如织,令世人心驰神往,是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青山、绿水、蓝天、美景,不仅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也来源于桃源生态立县的坚持和大抓环境保护的努力。
一、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桃源县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2016年,桃源县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明确将“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桃源”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县委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及时学习、传达、贯彻各级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决定、决议、决策,有针对性聘请国家、省、市专家、领导讲授环境保护知识。县人大常委会把每年开展环境状况调研、听取县政府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例行工作,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中一两个事项进行重点督办,要求政府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工作措施,确保解决问题。高位的部署推动,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
二、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构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桃源县近年来始终坚持机构联动,社会参与,不断构建环境治理大格局。宣传方面,每年都利用“环保世纪行活动”平台,采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同步传播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形成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网络全覆盖的宣传氛围。尤其在宣传对象的选择上突出了青少年这个群体,近几年,桃源陆续开设了三个环境教育基地,开展了多次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活动,使环保理念从小就植入下一代的成长基因中。组织方面,桃源先后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河长制工作委员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行动领导小组”。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了《桃源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桃源县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使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严格落实。
三、努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治理顽症,破解难题,还老百姓青山绿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从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开采业、城乡居民垃圾处理五个方面对桃源水污染现状进行了深度调查,专门制作了《桃源水污染调查日志》专题片并在县委中心组学习、县人大常委会议上播放,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的快速解决。黄石水库地跨“两市两县”(张家界市慈利县、常德市桃源县),由于多年投肥养鱼,造成了水体严重污染,危及了库区生态环境和周边二十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从2013年底开始,桃源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慈利县同步进行水库综合治理,全面取缔库区拦网、网箱养殖。桃源县境内库区的17户拦网在2014年年底前全部自行拆除,260口网箱在2015年3月底全部拆除,收回水面2万多亩,回购鱼苗近14万公斤,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700万元,库区核心区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Ⅱ类。养殖业一直是桃源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有大小养殖场3000多家,但是随着规模的无序扩大,粪污治理的不同步,畜禽养殖的粪污污染日益严重,群众反映强烈。2017年开始,桃源开始着手进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点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上,到2018年,桃源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退养工作完成,共退养44处千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87家畜禽养殖场,退养总面积3.9万平方米,拨付退养奖励资金605万元。
近几年,通过全民参与、共同努力,桃源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2018年4月,央视新闻频道《直播长江》栏目对桃源夷望溪优良的自然生态、秀美的风光景色进行了全景展示;2018年5月,中央网信办又组织近百家网络主流媒体,在开展“共舞长江经济带”宣传活动过程中走进夷望溪,推介沅江风光、夷望山水。桃源正用自己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秀美的风光不断吸引着各地的来客,美丽桃源的画卷正在桃源人民精心描绘。 (高桂林)
来源:桃园县人大
作者:高桂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