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人大动作>正文

湖南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9-08-26 17:07:37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用法治力量推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湖南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6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率专题调研组在浏阳市盐津铺子调研。

  我省的民营经济到底怎么样?民营企业最难、最怕、最盼望的是什么?要怎么从法治环境、营商环境上去助力支持?带着这些问题和对民营企业过“三山”、破“三门”的关怀,5月至7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先后到长沙、常德、永州、怀化等市实地调研,分片区听取14个市州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实地考察20多家民营企业,与1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民营企业主座谈,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最直接的呼声,共同研究探讨对策。

  国家首次月球探测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全国首个淀粉胶囊产业化企业,中国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调研组一路感受着民营企业积极攻关发展的进取信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蓄势待发的强大潜力,相关公司负责人也连称感受到了营商环境在改善,创新创业信心不断增强。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趋优向好态势,在建设富饶幸福美丽新湖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达到370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完成值2.1万亿元,占全省GDP的58.3%,实缴税收2565亿元,占全省税收的63.1%;高新技术企业255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85%;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58.91万家。

7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关春率专题调研组在永州调研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摄影:陈柳)

  “融资难、融资贵”呼声最高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犹如空气、阳光、水分之于我们每个人。调研组一路看到了各方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各项支持保障政策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的获得感仍然不强,其中,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民营经济主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主要是向银行贷款,但除一些明星企业和样板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很难享受信贷支持。” 不少企业反映,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成本高。调研发现,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绝大部分是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通过IPO、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的比重比较低,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而银行内部对利润指标、不良贷款的考核,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产生不敢贷、不愿贷的心理。同时,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经营不规范,民间借贷、多头融资行为较多,一方面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状况难以掌握,加大了金融机构融资调查成本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融资成本较正规金融机构高出2-3倍,这进一步造就了融资难、融资贵现象。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血脉不足怎能体格强壮和健康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指出,人大的专题调研就是要对准痛点,疏浚堵点。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调研组指出,要督促各级政府、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认真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实施办法,加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探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融资机制,对小微企业区别对待、分类施策,落实地区性中小银行积极服务所在地小型微型企业的法定义务。推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的法定责任,鼓励搭建全省统一的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机制,为破解长期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趟出一条新路。

6月21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胡伯俊率专题调研组在湖南金天钛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惠企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凸显的“三山”“三门”难题、“离场”论,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系列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调研组初步梳理发现,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先后11次专门论及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了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及组成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7项政策文件;省委、省政府制定了3项贯彻实施的政策文件。可以说,政策保障、制度供给、外部驱动方面的不足,基本得到缓解。

  但从需求端来看,调研组了解到,政策落地的效果还不那么明显,民营企业还不是那么“解渴”。比如,营改增后,部分行业税负不降反增,抵消了部分企业对国家减费降税2万亿“大红包”的获得感;“无还本续贷”服务范围过窄、标准和流程制定滞后,让不少民营企业在“过桥贷”上依然只能“花钱买口气”;对企业吸纳大龄人员就业人数按属地分别计算,一些连锁企业没法享受社会保险缴费试点优惠政策等等。

  如何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落到实处?改革是最大的攻坚力量。调研组表示,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强对“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监督,鼓励各市州在深化简政放权上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希望省市两级政府加快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全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更好地专注于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

  调研组还表示,省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及政府组成部门履行法定职责、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情况的跟踪督促,推动各方扛牢扛实法定责任、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意识和氛围,细化抓落实的措施,完善抓落实的机制,确保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红利”落地见效。

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和民营企业家发言

  良法善治的正门没完全打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法治不昌,必然导致旁门暗生。

  “政府确实是简政放权了,但是部分改革红利被中介机构蚕食了!”调研中,企业频频“吐槽”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如有企业反映行政收费乱象依然存在,一些含有收费的事权在政府内部下放,或放给与部门关联较强的中介评审机构。有的政府部门实施行政审批时,要求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检验检测、鉴证鉴定等,并作为受理条件,这些服务项目多、费用高,更有个别中介机构垄断当地市场,变成“独家生意”。

  调研组指出,调研中发现的企业频频“吐槽”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部分地方和部门守信意识不强,承诺事项不兑现,履行职责不主动;有的部门懒政、惰政,执法、监管简单“一刀切”;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被侵害后维权难。以及民营企业遇到的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等,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良法善治的正门没完全打开。

召开片区座谈会。

  “要善于运用法治力量、法律武器来破解这些壁垒鸿沟和顽症痼疾。”调研组指出,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上发力,把准新时代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需求,加快立改废释步伐,及时制定、修改一批民营企业急盼、急需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法规清理和解释,与时俱进完善全省保障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体系。要推动各方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制度环境上,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支持和督促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提高基层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水平,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可预期、可信赖的法治环境。

  调研组还要求,各级政府要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主动靠前服务,打通政策、法治供需两端的堵点、盲点,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化,更精确、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各级监察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当好民营企业的法治守护神,积极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法治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提升民营经济法治化水平,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法治规范、工作监督、代表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旗帜鲜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织密织严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