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郴州>工作动态>正文

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北湖区人大教科文卫委 作者:凌永根 编辑:redcloud 2019-08-08 16:56:54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民族文化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祖先留下的无价之宝。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安排,4月份以来,区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先后到区文化馆、部分乡镇、学校和传习所,采取走访调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基本情况 北湖区自2006年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以来,及时成立了工作机构,在区文化馆加挂了“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主要负责全区各级非遗保护单位项目的申报,非遗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兼职工作人员2名。全区已完善省、市、区三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建设。现有省级代表性名录2项:郴阳花灯小调、陈氏蜂疗法,市级代表性名录11项,区级代表性名录31项,3个传习所(“郴阳对子调”传习所、“湘南民居木雕”传习所、“鲁塘砂罐烧制技艺”传习所),2个传承基地(“蜂疗法”传承基地、“郴桂北路戏”传承基地)。登记在册项目传承人27人(市级传承人8人,区级传承人19人)。

  二、全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措施及成效 (一)全面普查,认真收集 自2006年全区非遗普查工作开展至今,按照“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种类”的工作要求,共收集非遗普查线索120余条,收集整理非遗档案、文本资料等100余册。这些名录项目在区域内极具代表性,既有流传百年的历史故事,也有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留传下来的民间技艺和风土人情,项目含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等各门类计16大项。 (二)加强创作,注重宣传 我区是郴州市多元文化的集中地,文化底蕴深厚,独具地方特色,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我区非遗文化在依托农耕文化资源、打造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特色上得以快速传承与发展。历年来,我区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民大舞台、送戏下乡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创作、展演、展示。其中郴阳花灯小调剧团编排的《能干嫂巧训铁算盘》《能干嫂巧打响惊拍》参加郴州市百团大赛、郴州市第十二届艺术节和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荣获2个金奖和1个一等奖,《能干嫂巧训铁算盘》参加2016年“中国民间艺术节”演出获二等奖;以鲁塘“花棍舞”“纤担舞”编排的非遗节目先后在深圳、香港等地展演,获优秀表演奖,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和当地市民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三)鼓励创新,推进发展 区非遗保护中心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生产性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在政策、资金上向其倾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旅游的形式,推进非遗企业的发展,将鲁塘砂罐烧造技艺、湘南民居木雕与开展非遗体验相结合扩大经营收入。传承人利用淘宝、微店、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展示销售。 (四)加强培训,促进传承 区非遗保护中心每年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制定了《非遗传承人考核办法》,明确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传承人从事传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文旅广体局、区教育局两部门与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非遗“小小传承人”。郴州市十一完小秉持“以艺育人、以美启智”的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传承米塑、剪纸、泥塑、腰鼓等非遗项目教学活动,并编撰了《剪纸》《泥塑》《安仁米塑》《指尖上的非遗传承》等非遗校本教材。该校先后荣获“湖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学校”等荣誉。郴州综合职业中专与郴阳花灯小调传承人陈小兵、周清华签订授课协议,每周在该校授课三节,开展非遗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民间传承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机制不完善,人员经费设施不足 我区非遗中心在区文化馆只加挂了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非独立机构。一是没有增加编制,无专业技术人员。二是非遗经费不足,2016年-2018年财政拨付总额为37.7万元(省级财政拨付15万元,市级财政拨付5.2万元,区级财政拨付17.5万元),这里面包含了支付给省市级传承人的传承费用(区级传承人没有传承经费)、非遗项目创作费用、非遗活动开展等涵盖非遗工作的一切费用。三是没有标准的非遗展馆。上述因素直接影响我区非遗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区级非遗项目、区级非遗传承人的扶持,严重制约着我区非遗工作的开展及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二)非遗保护意识淡薄 社会各阶层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探寻文化传统,保护文化遗产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有些人甚至认为非遗保护是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事,与自己无关,非遗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 (三)非遗传承形式严峻 我区非遗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多非遗项目缺乏固定有效的展示平台,令其濒危和灭绝,如鲁塘的“傩戏”。非遗传承仍然处在口传心授、自觉自愿的状态。现有的非遗传承人年龄普遍偏高,如省级非遗“郴阳花灯小调”传承人陈小兵、市级非遗“鲁塘砂罐烧造技艺”传承人何善平、郴桂北路戏传承人邓贤碧、“油山皮影”传承人罗能静都是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学艺周期长、经营收入低、未来成效难预测等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年轻人主动融入。 (四)开发利用效果不佳 目前,我区非遗保护项目在产业开发利用上做得还不够,非遗产品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存在政府不断鼓励和呼吁民众积极参与非遗的建设,而作为开发非遗经济价值的主要力量的民众却积极性并不高的矛盾,从而导致开发效果不佳。 四、有关建议和意见 (一)建立完善机制,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机制。一是政府和文化部门严格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使非遗保护和传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区政府要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把非遗保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级传承人工作经费,传习所、传承基地建设,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可纳入专项资金,保证非遗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政府要增加非遗工作编制,选拔、培养一批热爱非遗工作的人员从事非遗工作,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政府主导,吸纳有实力的社会组织、企业、个人进行资助保护,发挥公众在保护中的作用,设立非遗保护基金,扶持传承人,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适当补助,对各类获奖的非遗作品和项目实行奖励和资助,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二)创新宣传模式,营造非遗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公共媒体展演非遗作品,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加强对非遗保护的教育和引导。《北湖手机报》《今日北湖》可开设非遗专题栏目,宣传非遗知识,展示非遗作品、产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对非遗的认识和非遗的保护意识,让非遗工作深入民心,从区级到乡镇、从乡镇到村、从村到户都能深刻认识到做好非遗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非遗保护的自觉性。二是每年要进行1-2次非遗集中展演及评选活动,并由区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获奖者进行奖励。让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等非遗节目,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彰显非遗价值,提高领导、干部和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三是加强非遗在学校的推广力度。在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办非遗兴趣班,开设非遗知识讲座或课程,做好非遗普及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新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吸引年轻人对非遗的关注。同时充分发挥全区现有5所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基地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年青人走上传习之路。四是建设一批非遗展馆,可在区档案馆、区文化馆、旅游观光展馆、镇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地举办非遗展览、展演,展示北湖优秀历史文化,扩大非遗宣传的窗口。五是继续加强非遗节目创作。把富有北湖特色的非遗项目作为创作题材,编创(原创)舞蹈节目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进行参演比赛。 (三)扩大传承方式,加大非遗保护工作的传承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非遗普查筛查。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深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编制非遗保护专项规划,列出保护清单,厘清重点保护项目,确保非遗项目“原生态、原住民、原生地”特点。二是建立长久完善的非遗档案数据库,为非遗传承奠定基础。由于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因此要全面普查,深挖非遗项目,通过科学论证,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不同载体,整理记录下这些原生态、原汁原味的非遗资料,给每一个非遗项目建好档案,保护非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特别是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和优秀传承人,要优先进行调查、收集、建档,作为北湖地方文化史、艺术史、民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为传承历史文化奠定基础。三是培养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队伍。由传统家族式向现代社会化转换,对濒危项目和后继无人项目,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传承培训,建立一支非遗传承人队伍。四是做大一批非遗项目,利用2-3年时间打造“国”字号文化产业品牌。非遗品牌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做大做强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区域性的非遗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地区知名度,铸造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开发利用,加快非遗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进一步挖掘制作、传统工艺、技术的潜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使传统工艺、技术从自给自足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二是加大农村基层文化的开发力度,打造别具特色的非遗人才,以非遗为技艺致富,如鲁塘砂罐烧造技艺、湘南民居木雕等就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三是结合美丽乡村、民宿客栈、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挖掘非遗蕴含的传统道德规范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产品营销手段和传承方式的创新。

来源:北湖区人大教科文卫委

作者:凌永根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