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8号文件、省委26号文件下发以来,湘西州委、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各县市迅速行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全州做到了工作机构规范设置到位、人员编制配备到位、工作力量充实到位、干部履职培训到位、工作制度完善到位、工作经费保障到位等六个到位,县乡人大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履职水平全面提高,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选举任免进一步规范,决定权行使更加科学,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推动全州民主法治建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全州各级党委、人大高度重视人大干部学习培训,通过举行专题会议、中心组学习、培训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人大代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今年4月组织州县乡三级人大干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履职培训,7月又组织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八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开展学习培训,使全州人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党对人大工作领导,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干部保持了对党忠诚、亲民爱民、奋发进取、清正廉洁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工作机构。八县市人大除按文件要求,统一规范设立了法制、财政经济专门委员会,内务司法、教科文卫、农业、民族侨务、选举任免联络、预算等工作委员会外,围绕生态州建设的需要还设立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专门委员会,设立了副科级的信访办,为办公室内设机构,核定专委会一正两副、工作机构一正一副,正副科级领导职数23名,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机构设置不统一、编制不足、一人一委等问题。全州县市人大机关原有编制192个,统一设置后增加编制48个。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从19至27名,增加到33或35名,专职委员比例达到60%以上。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均实现专职配备,并进入同级党委班子,选配1至2名能力较强的同级干部担任专职副主席,并配备一名人大专干专门从事人大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干部活力。州县市党委始终坚持将全州人大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和规范了人大干部学习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县乡人大干部管理机制。自文件实施以来,全州4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交流到政府任职,1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交流到县政协任职,3名县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提拔为副县级实职领导,153名乡镇人大主席被重用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或交流到县直重要岗位任职,全州人大干部有为有位。
四、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县乡人大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电子表决系统实现了全覆盖,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部分县市常委会建立了县级人大门户网站和人大工作微信群。县乡两级人大工作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代表履职等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提高了无固定收入代表的误工补贴,人大经费得到了切实保障。
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县乡人大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学习、管理等规章,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县市代表大会做到每年至少举行1次,时间2天以上,人大常委会做到每两个月举行1次,主任会议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2次,时间至少安排1天,县乡人大的会议次数、会期安排依法合理、规范有序,会议质量明显提高。
在加强县乡人大建设中,我们主要做法是:一是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州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就切实改进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县市工作绩效考核。二是部门配合,倾力支持。州县市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大力支持人大工作和建设,及时出台了规范县乡人大机构、职数等相关文件,选调了一大批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县乡人大干部队伍,交流了一大批人大干部到重要工作岗位任职。三是人大推动,督促指导。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逐县督促指导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开展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调研、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现场会以及学习考察活动,切实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四是上下齐心,落地落实。县乡党委充分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人大干部,县乡人大自觉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