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常德>工作动态>正文

武陵区:“三个特别”怎么来的

来源:武陵区人大 作者:刘惟黎 编辑:redcloud 2016-12-06 15:25:16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眨眼间,武陵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便要完成4年履职任务。

  四年艰辛路,他们干得如何? 在武陵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区委主要领导在讲话中一连用了三个“特别”来高度概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政治立场特别坚定,大局意识特别浓厚,履职成效特别突出。” 这是区委的声音啊! 这也是73万武陵人民对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在“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中取得巨大成绩的充分肯定! 四年风雨,四年收获……

  连日来,记者深入街道,走访农村,且听且看,不时激动!!“忠诚、担当、使命……”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词儿,隐现在一个个现场,一段段谈话,一件件故事中。感慨、回味、用镜头定格、用文字记录,记者激情澎湃,深深感受,在这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制定目标,明确方向,今后几年我们该干什么

  2012年11月,武陵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正式接替了上一届的工作。

  在区人代上,新当选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廖忠义谈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他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美丽中国,幸福武陵,从我做起”工作主题,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推动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有所提升、有所完善、有所扩展、有所创新,为进一步开创‘领跑现代常德、缔造幸福武陵’新局面作出贡献。”

  区人大常委会的决策者们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这个蓝图,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唱响主旋律;第二,调动主力军;第三,坚守主阵地。廖忠义解释:唱响主旋律,关键在于贯彻区委决策不动摇,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六个领跑”奋斗目标履好职、尽好责,调动广大群众将决策变为自觉行动。调动主力军,就是讲区人大作为代表的“娘家”,既要抓管理,更要搞服务,保证让全体代表有所作为。坚守主阵地,则是要坚持议决大事主动不被动,开展监督到位不越位,任免干部放心不放任。这,始终是区人大常委会的应尽之责。

  修身自律,练好内功,探索履职创新的路子

  时间回到2012年11月29日。一场谈心式的就职演说让与会者记忆深刻。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议,是我就任区大常委会主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会议。在此,我感谢大家的支持信任,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希望大家谨记‘感恩、忠诚、责任、务实、坚持、幸福’这些词,牢记人大工作的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我愿将自己的所学所思伴随着各位共同向前。”报告者,廖忠义,时年53岁。这场就职演说,给人启迪,给人力量,给人信心!鲁光峃、杨泽民、曾勤建、罗承玉、钱攀,是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的5名副主任。他们思维活跃,年富力强,在“班长”廖忠义的带领下,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打造“学习型、务实性、服务型”机关守职守责。区人大机关的全体干部,自觉甘当人民的勤务员,真心实意为代表搞好服务。他们勤学习,勤思考,有作为,写出的调研文章,发表在省、市报刊及人大通讯上;他们通过送温暖活动,密切和群众的关系;他们在监督实践中,着眼实际,不走过场,帮助群众解决了完美社区建设,安全饮水困难等许多具体问题。区人大机关制定的“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三公经费”等管理制度完全符合上级规定。

  自身建设抓得好,履职能力自然强。四年来,武陵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市人大常委会、中共武陵区委对他们的工作多次给予肯定。

  搭建平台,集思广益,调动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每一个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责任。

  武陵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有227名代表,他们分布在全区的城乡。为方便代表履职,区人大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建好了“五有标准”的阵地,保证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机构“有场所、有桌椅、有专栏、有专人、有档案。”各乡、街利用微信平台,QQ群、手机报、人大网站等媒介,与代表加强沟通,让代表及时了解全区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以此为平台,他们还引导广大代表“围绕一个专题、走访一批选民、开展一项调研、组织一次座谈、形成一份报告、落实一批建议”开展了“六个一”系列活动。

  督办代表建议,是人大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提高建议的办理质量,每年初,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建议交办会;年中,组织代表现场视察,督促承办单位“重点问题重点办,热点问题迅速办,难点问题想法办,一般问题热心办”,让“一府两院”与代表面对面“交帐”,实打实“结账”。为顺应城市发展,2014年,武陵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在推行这项工作中,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区政府将全区划分为11个街道和3个乡镇的方案,并按照相关规定,常委会及时作出决定,成立东江、永安等7个街道人大工作联络委员会,任命人大干部16人。四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在认真研究代表的每条建议后,再向市、区政府提出专项建议,让关注民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各级代表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为阵地,接待选民1300多人次,开展代表小组、联组、集中视察等活动80多场次,推动解决问题200多个。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推广了他们的经验。邵阳市人大等省内外的十多个兄弟单位先后前来取经。

  自觉担当,依法监督,全力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 据不完全统计,4年期间,区人大共召开常委会会议31次、专题主任会议34次,开展执法检查17次,听取、审议工作报告48项,作出决议决定19项,此外,还接受重大案件报送备案659件,审查规范性文件139件,受理涉法涉诉信访758件、群众来访1021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国家政权的组织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高度统一,完善了人事任免办法,按照调查走访法律考试、供职报告、集中审议、任前宣誓、颁发任命书的程序,4年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45人次。

  人大由人民授权,对人民负责。依法监督“一府两院”,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具体行动。

  四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发展抓监督,围绕热点抓监督,围绕信访抓监督,督促“一府两院”夯实了民生基础、改善了民生环境、维护了民生权益。这几年,他们在监督工作上取得了众多成绩,人民有目共睹。 俗话说,财政财政,有财才有政。区人大常委会注重财经监督的时效性、程序性、原则性,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情况,计划和预算两项监督不断强化。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经济,强化三产品牌建设等政府重大决策,区人大通过审议监督,提出建议,为武陵区的长足发展增添了后劲。几年来,区人大关注水利建设、环境保护这些社会热点,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保证了全社会大局稳定。对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民生问题形成监督常态,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坚持倾力解决,推动了社会事业有序发展。

  “五行”专项活动一直是人大工作的特色。区人常委会坚持“三个一”,即: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优化一个模式,让“环保世纪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农民健康行”“民族团结进步行”“司法公正常德行”落到实处,抓到点子,寻到路子。在区人大的推动下,武陵区这几年推进了节能减排和生态区建设;加大了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力度;加快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建立了少数民族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了“启聪扶贫”计划;组织了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庭审,指导开展了“司法开放日”活动;听取了区检察院、区法院规范执法、文明办案情况,促进了司法机关廉政执法和错案纠正。

  夯实基础,促进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武陵区地处“皇城脚下”,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常德城建成泛湘西北区域中心现代化城市的宏伟规划。武陵区委区政府,紧跟发展脚步,将全区的中心工作自觉地转换到了城市扩容提质中来。区人大常委会一班人不分“份内份外”,为助推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征地拆迁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区人大主管全区征地拆迁工作的领导既讲原则,又讲“人情”,对于确有困难的拆迁对象,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爱,多一点责任。这种深得民心的工作方式,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按期完成了石长铁路改线,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数十个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任务。

  控违拆违,是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棘手活”。区委点将,由人大常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担任了控违拆违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出台了《乡镇街道控违拆违考核办法》,主办了“控违拆违宣传月”活动,让当事者认清形势,积极整改。对不听劝告的违章者,依法拆违,毫不手软。有效地遏止了乱搭乱建,顶风建违之风。旧城改造后实行公寓楼安置,矛盾很大。又是区人大的一名副主任挑起了旧城改造重担。他主持制定了《安置房建设监理管理办法》《移交验收管理办法》《安置房报建程序》并付诸实施。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安置对象愉快地搬进了新居。

  武陵阁步行城改造项目凝聚了区人大领导和干部的心血。在施工环境复杂,施工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区人大的领导坚守现场,指挥作业,狠抓质量,赶超进度,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为建设城市新名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让全区13万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区人大常委会先提建议,再行监督,督促区政府实施城乡供水“两年攻坚”。彻底解决了全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教育和养老,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紧锣密鼓,组织代表提出建议,形成决议,督促各级政府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专项资金,成立骨干队伍,逐一解决问题。

  发展经济,重在人才。区人大常委会特别关心全区科技队伍的建设。在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区政府优化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管理体系,通过发现人才、培育人才,让各类人才成为引领高新产业发展中的排头兵。

  “三个特别”是怎么形成的?写到这里,记者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脚踏实地办实事,赤胆忠心为人民。”

来源:武陵区人大

作者:刘惟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