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三湘农民健康行>市(州)、县农民健康行>正文

关注农民健康---耒阳市开展“三湘农民健康行” 集中采访报道活动纪实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李鹃 编辑:redcloud 2017-07-27 09:53:04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近日,耒阳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市广播电视台、耒阳新闻网、《今日耒阳》等媒体记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湘农民健康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

  自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以来,耒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每年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今年,该市人大常委会教工文委要求媒体从多角度对农民的健康现状进行采访报道。

  乡村一体化卫生室,解决农民就近就医难题

  采访组在第一天采访了小水镇梧桥村卫生室,在梧桥村卫生室门口可以看到,墙上张贴着健康教育宣传栏和中医健康宣传栏。走进卫生室,诊断室、注射室、换药室、中药诊断室、中药房、西药房、留观室等一应俱全,排列整齐的药架、充足的药品储备、干净整洁的留观室,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该卫生室是由乡村医生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规范了医疗秩序,提高了诊疗水平。

  在夏塘镇龙云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陈正满正给一村民实施针灸。“一针才一元钱,拔火罐还免费,花费不多,却让我的肩周炎病情得到控制。这个卫生室好啊。”该村民感激的对记者说。陈正满原是本地的“赤脚医生”,后来负责龙云村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筹建工作。龙云村卫生室的顺利组建受到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的欢迎。

  据了解,该市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有116个,这些卫生室采用国家建设、村委会集体投资建设、乡村医生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等多种方式解决场地、设施问题。实现了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医的愿望。

  农村医疗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第二天,采访组来到了耒阳市城乡救助管理局,在这了解到,2011年耒阳市启动了资助参合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的“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在大市乡泉星村6组村民谢晓寒家了解到,去年4月谢晓赛检查发现得了胶质恶性肿瘤,这让原本就是不富裕的一家人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大市乡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为他家办理了低保,并申请了农村医疗救助,同时为其购买了补充医疗商业保险。谢晓寒在享受完农合的报销后,又拿到了5000元重特大医疗救助金和医疗保险理赔金20000元,大大缓解了他家的困境。

  深受其益的大市乡八石村10组村民陆美华感慨,自己患宫颈癌,丈夫得了鼻咽癌。在这关键时刻,医疗救助帮了大忙。当年住院总费用12万左右,农合报销比例达到90%。

  “政府的救助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话。农村医疗救助体系的建立,让谢晓寒、陆美华这样的困难群体能够病有所医,也改变了更多农民患病后无钱医治、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

  “生育关怀行动”,让农村计划生育户感受温暖

  在这次活动中,关注“生育关怀行动”是采访内容之一。采访组第三天看望了遥田镇和灶市街道办事处的几位生育关怀对象及奖扶对象。

  灶市街道零洲村18组的两女结扎户罗香兰,在“生育关怀行动”的帮助下,创办了一个作坊式手套加工厂,目前,工厂有从业人员50人,年创利10万余元。罗香兰一家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年来,耒阳市开展的“生育关怀行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特别是帮助了大量农村群众解决了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社会和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此次采访活动中,采访组一行深入相关职能单位、深入农村,实地调研,了解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现状、具体困难及医疗需要。在采访过程中,采访组还发放了农民健康知识读本,提高了农民朋友的健康意识,增长了健康知识。耒阳市人大常委会教工文委主任许梦娟表示,我们搞这个集中报道活动,就是希望利用人大的监督职能和新闻舆论监督,在全市营造了一个关心农民健康的良好氛围,督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增强农民抵抗因病返贫的能力,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李鹃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