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沙坪印象

来源:桃源县人大 作者:陈元林 编辑:redcloud 2016-08-15 11:45: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带着古镇保护的调研课题,又一次走进了大山深处的沙坪古镇,走进了一次又一次与之擦肩而过的沙坪老街。
    史志上的沙坪古镇兴于清朝嘉庆,盛于清末民初,是座年轻的古镇。在200多年的岁月里,沙坪以茶市立镇,主营竹木山货,招来沪闽茶商木贩,成就了昔日的繁华,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
    给我们带路调研的唐作华老人堪称沙坪古镇的活化石。从走出政府大门的时候起,他就没有停止过向我们介绍沙坪的昨是今非。伫立江西会馆万寿宫的旧址前,他讲会馆原来气势恢弘,商贾云集;驻足河埠岸边,他指着遗存的桥墩,讲横跨澄溪的大小两座风雨桥当年的建造逸事;漫步木屋相连错落有致的老街,他给我们描述昔日的石板路小街、穿街而过的引水明沟;徘徊老街尽头,勾起对如亭似盖的那株百年古樟记忆……沙坪往日的盛况老人都能娓娓道来,曾经的风土人情总是讲得饶有兴趣,如数家珍。讲到激动处便神采飞扬。然而,这些颇具特色的东西,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在除了留存的一些民居之外,其它的几乎都已经只是当地老人们的美好回忆了。
    在我的眼里,堪称古镇老街的沙坪当指而今的镇卫生院以上沿澄溪北岸夹街而建的百十栋老木屋。漫步在这古镇老街,我以近乎猎奇的目光搜寻着一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刻画着时代年轮的文化元素。于是,我们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四合院门首,透过那堵颓废斑驳的马头墙和那堵风蚀得石子裸露的夯土墙,似乎看到老街往日的尊容和沧桑岁月。而今,那立了两百多年的老屋,虽然住着几户居民,窨子屋的完整性依然基本完好。从这里走出不远,老唐把我们领进了一条逼仄的巷道,找到了隐身巷内的另一座四合院老宅。看来这座老屋似乎更老,却也似乎没有先前那座幸运:只见它入院的正门已经被封堵,原本四合的老木屋有一方已经拆除,被改建成与老屋很不协调的低矮的红砖房,院中的天井四周象没完工或者是被拆一样,变得岩石嶙峋。但这仍不失为整个古街中为数不多的老屋中的上品。看着眼前的老屋,心里油然升起“这些老屋正在慢慢老去,这老屋的生存环境已经慢慢变得孤独”的想法。
    在沙坪老街,我们只能伴随着老人们的记忆留恋那些毁于“破四旧”、毁于“学大寨”、毁于改革开放年代的沙坪古镇,眼前感受的却是满街与理想的古镇老街不协调的音符:一栋栋钢筋混凝土洋楼拔地而起,原有的青砖墙板壁屋贴上了瓷砖,还有那电线杆、电话线、电视锅,空调外机以及水泥路面正全面挑战古镇老街的传统,传播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古镇老街整体的原始的风貌可谓丧失殆尽。而今的沙坪古镇老街只是存在于艺术家的眼里,存在于画家狭小的取景框内。
    漫步沙坪老街,我心情有些纠结。沙坪古镇就桃源甚至就常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一处民居文化现象。它饱含了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湘西的民居元素,炫耀着桃源茶叶蜚声海内外的光环。尤其是她的个别单体建筑或者老街的某一隅至今仍绽放着某些独特的建筑艺术奇葩。但就其总体而言,这个古建筑群先天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后天的保护又不够有力,少了些精品力作,也缺乏重大的历史人文背景,因此,将其放在大湘西的古镇和民居的生态圈里,似乎显得不够有代表性,也缺乏完整性,更少了些生存的原始生态。
    正在老去的沙坪古镇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还是应该定位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也许只能有待专家考察论证了。(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桃源县人大

作者:陈元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