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三湘环保世纪行>环保行动>正文

对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彭宁颖 编辑:redcloud 2017-07-21 16:13:57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省环保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下旬,我和环保志愿者跟随省人大环资委、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株洲市攸县的5个乡镇8个村,重点感受和了解了该县环境保护等有关情况。我们对攸县城乡整洁的环境、纯朴的民风及其新农村建设成就感到耳目一新。这次假期进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

  一、攸县的基本情况

  攸县位于我省东南部,总面积达2664平方公里,有20个乡镇304个村(居委会),人口约80万。其中县城面积约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万余人。该县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公元前202年就正式设县了,由于攸水河流经全县而得此名。据历史记载,攸县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活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攸县人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在是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基地县、重点产煤大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挤入了全省十强。

  二、 攸县城乡环境同治工作成绩喜人

  城乡环境同治是指将环境卫生治理全面覆盖并延伸至乡村,先县城、后镇区、再乡村,逐年梯次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形成“城乡共建、城乡互动、城乡同治”的格局。据了解,攸县近几年来通过认真抓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取得了好成绩。

  (一)城乡整洁干净。攸县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到处干干净净,该县领导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三个“一样”。一是乡村和县城都一样干净。不管是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在乡村的穷乡僻野,发现基本看不到烟蒂纸屑,集贸市场内很清洁卫生,村民的有些房屋虽然旧了,但家里门前都很卫生。我们对30多户农户进行了入户抽样调查,发现农户房前屋后、乡间小道、沟渠溪涧非常干净。在网岭镇罗家坪村,我看到宽敞干净的水泥大道两旁绿树成荫。沿道走进村落,红墙青瓦的村民住宅,干净整洁的村街组巷,崭新气派的村部大楼,格调别致的乡村大舞台,都在展示着该村的幸福生活图景。村主任向我们介绍,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多元,8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50%的农家用上了沼气,电视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90%,该村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小康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二是矿区和山区都一样整洁。攸县年产煤700余万吨,约占全省年总产量的10%。近年来,该县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0年森林蓄积率达311.87万立方米,城区、建制镇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0.2平方米、8.6平方米。该县黄丰桥镇现有61家煤矿和铁矿,在矿区根本看不到矿灰飞扬的现象。三是检查和不检查都一样卫生。不管是集体体验生活,还是我单独上街走走逛逛,发现攸县城乡都很干净。晚上我和同学去吃夜宵,摊子周边很少有垃圾随手扔、污水随便倒的现象。夜宵摊老板说:“不管来不来检查,我们这里平时都很干净,讲卫生才能吸引更多回头客。”

  (二)社会和谐安定。攸县通过使乡村与城市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同推进,逐步实现了群众幸福指数与县域经济指标同步增长。一是干部和群众关系很融洽。在渌田镇等地,我看到干部工作手册和村级公开栏上看到,乡镇办点干部、村干部在每月下旬,定期两天在村部办公,处理村级重要事务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救助、新农合等农村管理的主要问题,群众对此评价很高,说“当年土改干部的作风又回来了”。据统计,今年1至3月,全县通过实行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2706 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45 件,受到群众的好评。坪阳庙乡党委书记彭顺昌对我们说:“以前是‘在场的人做不了主,做主的人不在场’,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个干部和群众面对面的机会,一改百姓有事找不到人的局面,能及时化解大量矛盾和纠纷,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二是乡俗乡风文明。在攸县城乡,我们看到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发现了“三多三少”现象。首先是讲文明的多了,封建迷信和卫生陋习的行为少了。攸县过去也存在群众春节不扫地防止财运被扫去、中元节到处焚烧物品祭祀祖先等陋习,常常污染城乡环境。当地的一些群众说,开始也想不通,但领导和干部带头清扫、反复劝导和正确指引,就逐步改掉了“春节不扫地、垃圾堆满地”的习惯,中元节时到集中焚烧点祭祀,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其次是娱乐健身的多了,参加赌博的少了。我们在攸县县城和集镇,竟然没有看到一家麻将室。该县建成了115个乡村和社区大舞台,每个村都有一支以上秧歌队或腰鼓队,县乡村三级经常开展以大舞台为载体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县城5.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看到不少市民晚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踏歌起舞。再次是邻里和睦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攸县积极开展文明乡、村、户创建活动,培育良好乡风。我看到一些居民的房门上挂了牌子,如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和睦邻里星、计划生育星、环境卫生星,群众对此引以为豪。三是群众生活富裕。“十一五”期间,攸县财政用于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累计达到25亿元,占整个财政支出的六成以上。全县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733元、4569元,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17309元、9045元,年均分别增长14.7%、14.8%。

  (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卫生逐步好转,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力地促进了攸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3年来,攸县累计投入15多亿元,改造街巷122公里、城区下水道58.6公里。20个乡镇、260个村实现通水泥(油)路,86个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农村客运站场发展到20个;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衬砌渠道278.5公里,修建拓宽机耕路161.1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18个,解决2万人农村饮水困难;改造农村电网20个;在全省率先开通农村数字电视,100%的乡镇、85%的村、60%的组有了光纤维传输信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人员80人;226个村容村貌整治试点村共清理污泥、垃圾、障碍6215处,完成改栏、改厕、改厨、改水8.5万处,清除废墙破房、路厕、牛栏、猪圈等3150处,新建垃圾集中堆放池3200个,新建路灯1800只,新建沼气池2750个。新联村、回湖村、罗家坪村分别进入国家、省、市卫生村行列。二是农村产业有新的发展。全县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03.77万亩,粮食总产量53.2万吨。种养业继续向优质高效调整,种植向大户集中、养殖向小区发展的生产格局正在形成,水稻制种、生猪养殖、优质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8万亩,出栏生猪111.2万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上升,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39家,其中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7家。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中央“两免一补”政策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D类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寄宿制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提升,11所农村中小学校被评为市示范性学校。农村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扎实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整体参合率达到95%。三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GDP由2005年的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元,年均增长14.2 %;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亿元,年均增长30%,2011年上半年完成9.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3%。2010年,城关、酒埠江、皇图岭、网岭、新市和黄丰桥等6个镇跻身全省百强镇,县域综合实力排全省第8位,排中部六省百强县第42位,比5年前上升33个位次。

  三、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在攸县实践的几天里,我也碰到过几批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学习的领导和学者,他们对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的经验非常赞赏,认为攸县经验对于***全国城乡环境同治难题具有典型和示范作用。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启示:

  启示之一:化解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必须坚持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攸县一些领导认为:“生活垃圾来自千家万户,处理好生活垃圾必须从各家各户开始,教育、发动和依靠群众共同维护好环境卫生,是抓好城乡环境同治的主要方法。”攸县努力从思想上发动群众,提出了把城镇当做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做公园来建设的发展理念,并组织开展多场大讨论,使群众逐步认识到有责任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处理好。我问了槚山乡株形村妇女主任杨三妹,她说:“我们动员全村妇女积极参与搞好环境卫生大行动,然后通过她们影响到她的家庭,这样逐步形成全村人意识的转变。”攸县着力从行动上引导群众,由领导带头,动员干部、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劝导活动,上街进村劝导,现场纠正车辆乱停乱靠、行人乱扔垃圾、商户占道经营等行为,使讲卫生、爱清洁,逐步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注重从责任上约束群众,如将村级卫生区划分为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定期组织开展卫生大清扫,平时由村集体出资,聘请专人进行日常保洁维护。

  启示之二:农村垃圾应做到就地分类减量处理。攸县领导介绍,据测算,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日产生垃圾0.8公斤左右,全县60多万农村人口每天要产生480吨垃圾,如果城乡垃圾全部集中处理,那么6年就可以填满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而目前建垃圾填埋场不仅选址困难,还需要较大投入,也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农村就地减量处理垃圾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分类是基础,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是才是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县城建好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财政出资为全县农户配备13万余个垃圾桶或垃圾池,引导村民将垃圾分户分类入桶入池,通过“回收、堆肥、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就地减量化处理,基本实现了可处理垃圾不出村组,85%以上的垃圾得到就地处理,只有15%左右的剩余垃圾需要转运处理。

  启示之三:解决治理资金困难应采取财政扶持和奖罚分明有机结合的方法。攸县探索了以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新办法,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以点及面、工作方式由突击性行动向经常性保洁的转变。按照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物业管理的原则,对环卫清扫保洁、城市绿化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强了标准化考核,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县考核乡镇,并抽检到村,每季考核前三名乡镇,在享受县财政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奖励3至7万元。后三名乡镇,取消洁净行动的财政资金扶持,处罚3至7万元,考核结果通过电视台向全县公布。该县对店铺店主实行打分奖惩的精细化管理办法,对经营户卫生状况、经营秩序进行逐日考核评分,并且将计分多少与租金高低挂钩,以90分为基准,高于90分的经营户第二年租金相应减少,低于90分的经营户第二年租金增加,低于80分的经营户取消承包资格。通过制订城镇管理、实施安排、考核标准、评比奖惩、举报投诉、督查通报等20多项制度,攸县做到了城乡环境同治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解决了资金困难瓶颈,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启示之四:巩固城乡环境同治成果应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带队的老师说:“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的成果之所以能巩固,主要是同时抓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攸县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使干部和群众认识到抓城乡环境同治,就是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就是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转变作风,不搞强迫命令,不搞“龙卷风”行动,最大限度消除抵触和对立情绪。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考核、科学评比、适度奖罚,特别是对干部推行绩酬挂钩机制,各乡镇、部门单位和村、社区的洁净行动目标细化、任务量化,纳入全县主要工作预安销号和绩酬挂钩内容,将县、乡、村三级干部40%的工作津补贴用于工作预安销号、绩酬挂钩,实行按月预安、按月考核、按月兑现,使基层组织和干部有干劲更有奔头,有压力更有动力,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彭宁颖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