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郴州>工作动态>正文

关于推进汝城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品牌提升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汝城县人大 作者:何浩光 编辑:黄飞飞 2022-10-10 17:02:1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为持续推动汝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乘势而为、履职担当,聚焦当前、精准选题,组成专门的调查组,在我的带领下,深入基层,通过听、查、看、访多维度找差距、查问题,听民意、聚民智,对全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品牌提升工作情况开展了调查。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品牌提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汝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品牌提升工作,大力实施“产业为王”三年行动和“品牌响起来”行动,推动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汝城小黄姜、汝城奈李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认证绿色食品5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家,“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授牌企业8家。汝城白毛茶2021年获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汝城朝天椒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公用品牌,2022年获评湖南省地道名优食材金奖。2021年汝城县获评湖南省富硒产业重点县。2022年汝城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

做强基地,农业产业生产经营逐步基地化。县人民政府坚持以基地化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建成2条以辣椒、生姜为主的蔬菜产业带,涵盖大坪、土桥、泉水、井坡4个千亩辣椒生产示范基地和土桥、马桥2个千亩生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以辣椒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壮大龙头,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逐步发挥。支持繁华食品等龙头企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订单生产基地3.8万亩,带动1.8万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拓宽渠道,市场营销网络逐步铺开。一是建设汝城小黄姜等冷链集散中心,一定程度促进了农产品的储存和流通。二是支持企业在部分大城市开设汝城农产品专营店,与兴盛优选、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等农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三是农旅融合加快发展。建设沙洲村500亩红色教育与绿色发展融合示范基地、九龙江森林公园400亩茶旅休闲基地、大坪辣椒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

加强服务,科技支撑逐步显能。县人民政府与邹学校、刘仲华院士团队合作,开展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品种选育培育和提纯复壮。组建4支科技专家服务团、141名科技特派员点对点服务农业企业23个、合作社32家。开设田间课堂,重点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农业产业。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品牌提升工作存在的问题

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品质欠良、产品欠优。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种良种化程度不高,存在抗性不强、产量低、品质品相退化现象。如奈李易发生疮痂病、果肉易黑心等;生姜、辣椒易发生炭疽病、根腐病、瘟病;汝城白毛茶现有面积2582.52亩,年产茶仅2500公斤,而红山白毛茶6000多亩,年产茶600吨,除管理水平有差异外,主要系品种优良属性不够造成的。各特色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不够,大多没有制定并形成一套成熟的高效高产绿色栽培技术,没有严格按照绿色、有机产品要求进行施肥用药管理,使用化肥多、有机肥少,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多,使用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措施少,个别水果、生姜种植业主施药间隔期还没到就采收上市,少数产品因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而超标。部分特色产业农产品没有严格按“二品一标”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分选、加工仓储、冷链物流,我县80%以上的农产品采用常温物流运输方式运输,损耗率达20%左右,品质、品相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品牌化、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不够,品牌不优、品牌不响。

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化程度不够,没有科学编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品牌创建目标、方向、路径、举措不明确,政策支持保障连续性不够,品牌建设能力弱,公共品牌“地理”名片少,仅汝城白毛茶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保护名录。组织化程度不够,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品牌创建没有形成合力,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和使用管理不够,造成各唱各调,品牌杂乱、品牌不优、品牌不响,仅茶叶就多达30多个商标,难以发挥品牌效益。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产业”一体化服务模式不多,通过电商平台、网络媒体宣传推介不多。

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效益不高。

由于我县是山区县,不适宜大型机械耕作,且农业机械采购贷款难、成本高,而财政补贴又不多或未列入补贴范畴,造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中必须大量使用人工,生产成本偏高,生产效率低,产品性价比低,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本地产辣椒收购价一般每斤要2.5元左右,而外地辣椒到达汝城价(含运费)仅2元左右,就是因为外地辣椒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单位生产成本低。入驻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大多规模小、体系弱,集聚效应不明显。普遍没有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分工合作机制,多数农产品还停留在卖原材料、初成品阶段,小黄姜、奈李以鲜销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严重影响了产业化水平及规模效益的提升。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拓展不够,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占率低,产业效益不高。

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质品牌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要加强技术支撑和强化监管,大力提高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升产品品质。一是良种化。县人民政府要积极搭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有针对性地向外引进产、加、销全产业链技术人才,培育发展本地乡土人才,扩大农技部门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立人才数据库,加强技术力量和技术指导,加大对农户菜单式的培训,提高农户科技化水平。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品种选育培育和示范推广,如汝城白毛茶培育选育、汝城朝天椒的提纯复壮及选育、汝城小黄姜的提纯复壮及脱毒育苗等,发展富硒产品,推广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提升品质和效益。二是标准化。县人民政府要加大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和土壤污染防范治理力度,加强投入品管理,加强企业“三废”排放管理,抓好汝城生态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特别是要加强对生姜、辣椒瘟病和奈李黑心的防治,推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应用,防止重金属超标,减少化肥药残,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支持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汝城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配置建设汝城奈李、汝城小黄姜自动分级分选线,提升产品分级分选、冷链仓储物流水平,提升品质,减少损耗,延缓农产品销售时间,错峰销售,实现保值增值。三是规范化。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朔体系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企业信用等级与政府项目扶持挂钩、负面清单公开曝光制度,有力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健全体制机制和优化服务,大力提高品牌化、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做响产品品牌。一是品牌化。县人民政府要组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专家团队,科学编制《汝城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2022-2025年)、出台《汝城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创建管理办法》《汝城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并严格贯彻执行实施,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县财政按照需求每年安排一定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品种培育、企业引进、科技创新、技术培训服务、精深加工机械设备购置、品牌建设、营销推介等方面的奖励扶持。加大“二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打造一批绿色、有机产品,将“汝城朝天椒”“汝城小黄姜”“汝城奈李”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加强“湘赣红”“湘江源”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品牌营销策划,实现品牌建设拓展延伸落地见效。二是组织化。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引导指导,制定完善出台系列关于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汝城小黄姜、汝城奈李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经营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及配套实施管理办法,加大部门及乡村两级的指导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的自身能动作用,鼓励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抱团出海,全面落实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大力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建设,统一分级分选,统一定价标准,统一包装销售。在县城、文明沙洲设立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或特色产品展示推介一条街,积极举办推介会、招商会、节会、展愽会、品鉴评比会,扩大品牌影响力。三是信息化。县人民政府要大力鼓励支持“互联网+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行政府要员、知名专家、知名网红担任特色产业品牌形象代言人,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在京东、阿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百度等内容平台及各种自媒体平台展示营销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拍摄产业纪录片、宣传片,到省级以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播放。

要积极招商争资和持续支持,大力提高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增强产业效益。一是机械化。县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支持引进推广适合山丘地块耕作的小型农业机械和购置精深加工自动化设备,支持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逐步发展设施高效农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效益。二是产业化。县人民政府要研读研判产业法规政策和发展趋势,加大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寻求政策支持,通过调整生态公益林区域面积等措施,因地制宜扩种发展白毛茶等特色产业。抓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建强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汝城奈李、汝城小黄姜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水平,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镇,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引进加工能力强、营销网络广、市占率高的企业发展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市场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市场化。县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持续支持,拓展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做大做强产区销区市场。加强县内产区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建设,大量培养产区经纪人,加强县外销区采购商团队发展,加大在高铁站、高速服务区、机场、公交、地铁广告宣传力度,鼓励支持在一线城市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高铁站、机场设立专卖店、专柜。推行“电商+快递+超市”“基地生产+网红推介+物流供应”等销售模式拓展销售。积极对接国家、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郴州与佛山对口合作国家战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与兴盛优选等电商企业、省优质农产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加强区域合作和园区共建,探索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开辟合作“造血”的新途径,创造引老乡馈故乡建家乡的新途径。

汝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何浩光

来源:汝城县人大

作者:何浩光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