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常德>工作动态>正文

【常德津市】一年啃块“硬骨头” 筑牢食品安全网

来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张汇川 编辑:redcloud 2020-10-10 10:13:38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津市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瞄准食品安全中的重大问题,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到食品加工安全,再到餐桌上的安全,全方位监督,一年啃下一块“硬骨头”,让老百姓吃得越来越安全、越来越放心。

  2016年,持续发力,推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资源整合

  农产品安不安全,检测是第一道关口。但多年来,津市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分散、职能交叉,农产品检测覆盖面不广、批次不达标、结果公布不及时,引起了代表的强烈关注, “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性检测站”的呼声越来越高。2016年,这一民生事项列入了人大监督重要议事日程。

  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全市农产品检验检测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向政府提出要尽快完成资源整合。主任会议成员带队督促落实,推动从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挂牌成立了津市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机构整合实现;单独核定编制,人员整合完成;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检验检测职能归集,职能整合到位,当年就检测样品上万批次。

  整合只是起点,资源整合后如何充分发挥出作用,成为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定期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连续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突出监督检测能力提升、检测力量配备、检测结果公开等环节,督促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长效机制,保障了检验检测中心的规范、高效运转。

  城区7个农贸市场建立了农残快检室,实现全覆盖。每天清晨在市场内随机抽取蔬菜品种,进行集中检测。“和平市场抽检结果:小青椒,农残检测结果合格;香菇,农残检测结果合格……”市场检测结果公示栏上,菜名、检测合格与否一清二楚;市场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检测结果定时公布,农产品质量如何尽在百姓“掌中”。

  2017年,不断给力,推动湿米粉标准化生产

  溯源而下,延伸监督视野。2017年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延伸到了食品加工安全。呼声最高的就是“湿米粉提质”,代表们说:“牛肉米粉是津市的一张‘名片’,老百姓很关心,必须保证湿米粉质量,把这张名片的基础打牢。”对此,人大常委会作出回应,“湿米粉提质,是今年‘一号民生工程’,不仅要监督,而且要监督好,让‘民声’掷地有声。”

  常委会迅速行动,主任牵头策划、进行协调,督促部门整合湿米粉小作坊。2月至4月两个月时间内,全市4家米粉厂和1家米面小作坊,通过关、停、并、转的形式成功转型,“以前是自己当老板,现在要合伙,大家都有顾虑,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整合到位,人大监督非常给力。”对于进展速度之快,粉厂老板不禁感慨。2017年4月,津市市绿达米粉有限公司成立。

  企业入园建设,人大常委会的后期监督全程在线,协调高新区管委会、食药工质局、电力、自来水等部门和企业,搞好入园服务,及时解决建设用地、供电、供水等问题;常委会组织人员视察项目进展,督促项目进度,年生产1500万斤米粉米面的工厂当年建成,率先在常德区县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老百姓嗦上了“放心粉”。

  人大常委会继续建言献策,助力米粉产业发展,邀请省内高等院校食品工程专业教授参与改进湿米粉生产,协调攻关米粉保鲜技术,依靠冷链配送,让津市湿米粉走出常德,覆盖到了宁乡、望城等地。

  2018年,督办有力,推动豆制品小作坊提标提质

  “现在,我市的豆制品小作坊,那是‘旧貌换新颜’,不仅环境卫生达标了,作坊主的卫生意识也增强了,我投满意票!” 2018年底的人大常委会上,组成人员对多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我市豆制品小作坊改善规范生产经营条件,降低豆制品安全风险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票决,“满意票25张,基本满意票5张,不满意票0张”。高票通过的背后,人大常委会的全力督办功不可没。

  针对豆制品小作坊普遍存在的场所简陋、设备简单、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人大常委会与政府交换意见,推动政府将小作坊规范整治纳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重要内容,市长高位推动,部门组织业主培训、加强指导督导,对豆制品小作坊进行整体升级。

  豆制品小作坊怎样真正提标提质?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队,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道,走遍了津市16家豆制品小作坊,现场调查了解,根据每个作坊的实际情况,一坊一策,拿出改造意见。改造过程中,人大代表6次现场查看,监督“一坊一策”落实不走样,当年就有10家豆制品小作坊改造达标。改造完成后,组织代表暗访,了解生产经营规范情况,督促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查无证生产经营豆制品行为,让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豆腐。

  “巩固成果,持续在小作坊整治上加力” “关注传统糕点作坊,加大监管力度”,以豆制品作坊规范整治为切入口,人大常委会对小作坊运营监督走向常态……

  2019年,精准用力,推动小餐饮示范创建

  一天工作后,约上三五好友,找个小店,吃几个小钵钵,是津市常见的生活场景。小餐饮店、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进入了2019年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视野。

  人大两个专门委员会联合,对小餐饮店、食品摊贩运营情况展开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不健全,基础设施完不完善,经营场所环境好不好,原料进货渠道规不规范,从业人员有没有办理健康证……通过查访调研,掌握了小餐饮行业真实情况。

  “要加强对小餐饮店的监管,不符合要求的、安全隐患大的小餐饮店,应劝其关停、转行甚至取缔;打造示范街、办示范店,以点带面,促使小餐饮店气质大提升”,专门委员会向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建议,并跟踪监督落实,收到效果。

  2019年,津市成功打造了2条食品安全示范街、10家小餐饮示范店,带动了小餐饮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一年里,条件极差的餐饮经营户,督促其转了行或转址经营;抽检不合格的小餐饮店、食品摊贩,严格进行执法并公示;连续抽检不合格的消毒餐具中心,在人大常委会的大力监督下被关停,老百姓吃小店少了“入口”之忧。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吃得放心是民心所盼。2020年,津市市人大常委会又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双认证”工作列入监督议题,慎终如始,久久为功,全力筑牢食品安全网,努力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来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张汇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