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湘西>工作动态>正文

湘西州村级儿童之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团结报 作者:陈光亮 编辑:redcloud 2020-08-04 09:46: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湘西州近年来积极推进村级儿童之家建设,全州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成村级儿童之家1726处,覆盖91.9 %的村社区。目前全州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5616人。全州105个乡镇配备儿童督导员105名,村(居)儿童主任1815名,全州农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到儿童之家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需要各级政府给予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之家建设的短板弱项

  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按照村级儿童之家建设标准,每建一个儿童之家上级支持1万元,地方配套2万元。限于近年地方财力困难,地方配套难以到位,除少数示范儿童之家建设达标外,其他大部分儿童之家建设远未达到标准,建设面积达不到50平方米,大部分儿童之家与其他机构场地合并使用,功能室不齐全,部分硬件设施配置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运行经费,儿童之家运转困难,难以持续发挥功能作用。

  队伍建设保障不足。目前儿童工作队伍如乡镇的儿童督导员和村级的儿童主任,在选优配强、业务培训和待遇保障上有较大差距。几乎全部的儿童督导员、主任均为兼职人员,同时担负着乡镇村的大量其他职责任务,用于儿童工作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部分儿童工作者能力不足、爱心和责任心不强,有的儿童主任文化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儿童工作。儿童工作业务培训不够,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大部分县难以解决村儿童主任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目前全州仅有泸溪县落实了儿童主任岗位补贴,其他县市尚未解决。

  关爱保护水平不高。全州村级儿童之家在发挥对本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管理、宣教、关爱、保护等功能方面明显不足。由于县级财政经费紧张,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偏低,儿童主任待遇欠保障,工作动力不足,大部分儿童之家日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强,儿童之家的受益面不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的水平有待提高。

  社会力量参与度低。全州村级儿童之家仅有少数几家有过社会爱心组织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关爱保护活动,而且时间较短,关爱帮扶不固定。州内社会爱心组织培育不足,与儿童之家联合开展爱心活动的数量较少。留在农村的社会“五老”人员较少,在寒暑假等节假日留在村里的更少,“五老”人员帮扶活动有限。

  加强儿童之家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大对湘西州儿童之家建设支持力度。湘西州作为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当前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县级财力更加困难。为了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重要指示,上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湘西贫困地区儿童之家建设支持力度,从资金支持、减免地方配套、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培育社会组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孩子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儿童之家建设短板,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身上。

  提高村级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儿童之家建设,是新时代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各级政府要把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地实施好儿童之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儿童之家功能室,切实提高村级儿童之家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要发挥现有示范儿童之家的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组织观摩学习,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促进各村儿童之家建设水平。要有计划地每年增加各县市示范儿童之家达标建设的数量,不断提高质量,总结推广儿童之家建设经验。

  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要把好人员入口关,坚持选优配强,确保有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做到事有人干、责有人负。要抓好人员培训关,坚持每年开展相关儿童工作业务骨干及师资培训,明确职责要求、提高政策和业务素质,不断总结培训经验,探索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农村儿童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要落实人员待遇,加大对村儿童主任的待遇保障力度,探索整合相关资金,努力争取儿童主任岗位补贴发放到位,确保儿童工作顺利开展。

  加快提升儿童之家服务能力。贫困地区儿童之家建设普遍存在机构设施差、专业力量弱、服务能力低的问题,需要上级各相关部门加大对儿童之家服务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采取工作试点、业务培训、定点帮扶、结对互学等方式,不断提升村级儿童之家的功能设施、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合力,发挥民政牵头和公安、司法、教育、人社及各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夯实儿童之家基层基础,切实健全农村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要发挥儿童之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对接有关社会爱心组织、志愿者及“五老人员”,拓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来源:团结报

作者:陈光亮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