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市州采访>正文

红网 | 环保监督守护“锡矿山蓝”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redcloud 2019-12-11 08:42:37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地方人大常委会40周年丨环保监督守护“锡矿山蓝

  编者按:今年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40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探索中创新、在发展中完善,为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改革发展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反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

  

 

  锡矿山复绿工程。

  尽管是初冬时节,冷水江锡矿山上依然生机盎然,满山芦苇随风摇曳,在冬日暖阳下泛出金黄色光芒。曾经石漠化的荒山披上了新绿,整齐划一的红檐灰墙房屋点缀其间。

  “蓝天白云现在是家常便饭,以前想都不敢想。”当地居民有感而发,并亲切地称之为“锡矿山蓝”。

  对于有着100多年开采历史的锡矿山来说,蓝天曾经一度是“稀有物”。

  这场巨变的背后,是包括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内的社会各界,水滴石穿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监督坚守。

  “世界锑都”刮起“监督风暴”

  从冷水江市区出发,半个小时车程就来到锡矿山脚下,上山的公路蜿蜒交错,一辆辆满载矿石的货车在山间穿行。

  1969年建市的冷水江,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境内锑、煤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也就有了“世界锑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但长期野蛮无序的开采和冶炼,给锡矿山的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只白鸽子从这里飞一圈,就能变成黑鸽子。”锡矿山街道七里社区书记杨迪华是土生土长的锡矿山人,对身边的环境变化深有体会。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成为绕不开的发展课题。

  1980年12月,冷水江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市人大常委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也落在了这个新的机构肩上,一场持续跟踪监督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席卷“世界锑都”。

  利剑出鞘,环保监督力度前所未有。

  从1996-2009年,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连续13年开展环保法法律法规执法检查。2003年召开的冷水江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会上要审议环保工作”“人大要为民履职督环保”的呼声高涨,开启了人代会上议环保的先河。

  2004年出台《关于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决定》,明确要求政府每年在人代会上就环保问题作专题报告,自此,环保工作报告正式列入大会议程,成为政府及环保部门压力和动力的推动点。15年如一日,坚持至今。

  “环保风暴”持续,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趁热打铁,继续追问、关注、监督环保。

  从2007年起,在人大代表的强烈建议和人大常委会监督下,冷水江城区各类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搬迁、退出、升级,空气质量、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抖落“尘埃”披上绿装

  “今天捡了多少垃圾?最近空气质量还不错吧?”

  12月4日,冷水江市人大代表、锡矿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雄来到七里江社区,走进居民谢文珍家中,听取有关环保意见建议。

  

 

  锡矿山街道七里江社区,人大代表走访群众。

  七里江曾是锡矿山污染最严重的核心生产区,而现在,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超过80%,生存率超过96%。

  类似的走访调研,是冷水江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完成的一门“功课”。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只有上下戮力同心才能实现。

  在环保监督工作中,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与群众的互动交流,扩大群众有序参与。

  邀请市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环保检查;开展专项调研、工作评议中,注重征集市民群众意见建议;鼓励、支持环保志愿者参与环保行动,已经成为普遍性做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多年来,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盯污染企业环保项目建设,督促金竹山电厂、冷钢等企业脱硫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紧盯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污染问题,经常性到锡矿山地区,开展专项监督治理工作。

  近40年来,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的各类环保检查就不下300次之多。

  点滴积累的量变,终于迎来环境面貌的质变。

  曾经林立的烟囱被一片片新小区替代,昔日的工厂变为新街道,城市公园得到拓展,城区空气质量不断攀升,“锡矿山蓝”成为“世界锑都”的常态。

  “以前土地里连草都种不活,呼吸觉得困难,现在大不一样,菜园子绿油油的,空气变好了。”谢文珍指着自家的菜园子,欣慰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hnrd.gov.cn/content/2019/12/11/724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