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湘潭>工作动态>正文

碧水蓝天倾注人大责任担当

来源:汉寿县人大 作者:田明时 李亚 编辑:redcloud 2019-06-12 14:54:33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天蓝、地绿、水清、鱼跃、鸟飞、空气清新,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标志。仲夏时节,阳光普照,笔者站在西洞庭湖湿地瞭望台上远远望去,港汊迂回,洲滩突兀,碧波荡漾,浩无涯际,芦叶青青,垂柳摇曳多姿 ,来自海内外四面八方的游客深感好一幅如诗如画的湿地公园美景……

  谈起对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当地老百姓无不赞叹:“是汉寿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持续跟踪7年有效监督,力促全县各级大力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狠促生态建设的不懈努力。”

  精准发力,足见初心,拉开重点监督序幕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湿地,总面积3.568万公顷,1998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西洞庭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西洞庭湿地由沅、澧水汇聚而成,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衔远山,吞长江,碧波万顷,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日之中千姿百态。

  西洞庭湖湿是我国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东亚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和长江流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

  这里生长着维管植物87科259属414种,拥有鸟类15目50科217种、鱼类9目20科111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过去都是这儿的“常客”。

  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洞庭湖刮起强劲的“种杨风”。

  欧美黑杨生长快、适应性强,五、六年即可成材。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湖区群众砍掉原有的水杉、柳树等,大量引种黑杨,更有甚者围湖种杨。直到2017年初,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黑杨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只是,欧美黑杨对水分和养分的巨大需求,加速了洲滩湿地的旱化,抑制了原有野生植被生长,西洞庭湖湿地区域内的植被结构被改写,严重影响了候鸟、鱼类的产卵和觅食。加之炸鱼、毒鸟、违规采砂等非法行为发生,曾经的候鸟天堂,渐渐变得候鸟迟迟不愿南归,天鹅更是难觅踪影。

  绿色引领未来,绿色决定生死,2013年初,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面对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破坏,汉寿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决定,制定了《治理西洞庭湿地规划》,要求全县上下务必抢抓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自此,汉寿县人大常委会将“保西洞庭湿地碧波荡漾”作为了执著追求,踏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监督之旅。

  2013年3月中旬,新的汉寿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换届成立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学文就带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西洞庭湖湿地调研,全面了解情况。随后,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学文主任明确表态:西洞庭湖湿地保护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理应成为常委会监督的重点。常委会组成人员展开热烈讨论,很快形成了共识,从此拉开了常委会重点监督的序幕。

  2013年至2016年底,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紧扣县委决策部署,落实人大决议要求,将保护西洞庭湖湿地助推绿色崛起,作为履职的主要内容,积极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通过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暗访监督、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推动《西洞庭湖湿地保护条例》贯彻实施,进一步夯实了“保面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五保目标的基础,在推动全县以保护西洞庭湖湿地为重点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征程上吹响了一曲曲绿色冲锋号。

  生态为本,硬招监督,切实注重实效

  2017年初,汉寿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以主任袁佑清为首的组成人员接过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的接力棒,在第二次常委会会议上就围绕全县绿色生态发展大局,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西洞庭湖湿地建设与保护工作情况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管理条例》实施力度,加大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切实保障刚性支出经费等建议,督促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湿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政府根据人大建议,于2017年10月,成立了县集中清除湿地核心地段黑杨指挥部,由县长担任指挥长,由6名县级领导带队的6个分指挥部和5个专项小组全部进驻西洞庭湖管理局,现场挂图作战,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跟踪监督。历时半个多月,出动劳力1.1万多人次,机械3200多台套,把核心5.08万亩黑杨全部砍伐,同时取缔围栏围档挖砂110处,处理乱捕人员41人,经过监督整治,见到实效。

  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告诉我们:“目前,西洞庭湖已恢复退化湿地面积8万亩,70%以上的退化湿地得到了有效修复。同时,汉寿县通过生态蓄水工程,缓解了冬季西洞庭湖部分区域生态缺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鸟类栖息空间,生态多样性得到有效修复。”

  据悉,去年冬天,候鸟群提前20多天就回归了西洞庭,单是天鹅就有近2000只。

  目前,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超过50种。近两年来,区域内新记录鸟类12种、鱼类1种,湿地植物5种,每年来此停歇、栖息、觅食、越冬的候鸟种群数量稳定并超过3万只,黑鹳、罗纹鸭、鸬鹚等多个鸟类物种种群数量已超过国际重要湿地1%的标准。

  人们赞叹:人大持续监督有力,政府着力作为,西洞庭湿湖地美景重现!

  持续监督,任重道远,敢于直面询问到底

  翻开汉寿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持续监督西洞庭湖湿地保护方面的履职成绩本,近3年先后组织省、市、县人大代表视察整治工作5次,专题调查询问4次。

  监督实效,来自于坚持不懈的监督韧劲。汉寿县人大常委会秉持这一观点,近几年来,针对西洞庭湖湿地突出问题,运用持续跟踪监督的方式,通过“视察检查——会议审议——现场督办——满意度测评”等程序,环环紧扣,跟踪问效,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2018年8月27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上,通过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开展了西洞庭湖湿地保护与管理专题询问,首先县直13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府分管副县长一起观看了《洞庭湖湿地显沧桑》,为委员和代表们提供了直观感受。在询问中,人大代表们踊跃提问,善于提问,问到了“关键点”,问到了“痛处”,更是“打破沙锅问到了底”。何列明委员问到:“《汉寿县政府西洞庭湖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湿地打鱼。为什么现在还有个别人打鱼?请问公安、水产部门将尽快采取哪些措施?有关部门的责任性哪里去了?一环扣一环,步步追问。县公安、水产部的负责人表态说:“一定在近一个星期内,全面取缔制止!”

  之后,常委委员还从如何长期保护湿地水质,如何做好保护规划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保护长效机制等10个方面提问,有力促进了保护工作的措施落实。

  “西洞庭湖湿地的水质变好了,西洞庭湖湿地的天空更蓝了,风景也更美了。”离不开人大的积极作为,汉寿的老百姓由衷的发出赞叹。“湿地生态监督这项工作,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汉寿县人大掷地有声地给出全县老百姓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倾注了一份责任担当。

来源:汉寿县人大

作者:田明时 李亚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