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郴州>工作动态>正文

郴州市北湖区基层医疗卫生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北湖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作者:杨诗才、邓艳红 编辑:redcloud 2018-11-29 14:57:58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经过长期发展,郴州市北湖区已经建立起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调研,该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布局结构不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没有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存在“碎片化”现象等问题。 一、北湖区医疗卫生现状 (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情况 卫计机构改革后,全区各级各类卫计机构总数389家,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家,乡镇卫生院10家,红十字会、计生协会、卫计执法监督局、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等机构各1家,厂矿职工医院5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4家,村卫生室114个,床位6291张(含驻区医疗卫生机构)。全区拥有各类卫生人员164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93人、管理人员91人、工勤人员163人,执业(含助理执业)医师人数659人。卫计工作人员区级60人、乡级30人、村级196人。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 全区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中心城区,山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分布较少,基本上只有1-2个乡镇卫生院及少量的村卫生室。 (三)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情况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偏小,规模最大的是市三人民医院也只有核定床位850张(开放床位1150张),除此之外,再无1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虽核定了编制床位,但实际未投入使用。医疗设备也十分落后且配备不足,除了市三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先进一点,其它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既缺乏又分散。 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型医疗机构(市一、三人民医院、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居民难以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剧了老城区大型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并凸显其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较合理,但存在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达标,自有用房比例过低的问题。城市新区及外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乡镇卫生院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规模和水平,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覆盖程度及服务能力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区疾控中心和区妇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够、布局不合理、消防不符合要求,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二)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压力大该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按照每个街道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目前已建设完成标准化建设3所(人民路、燕泉、骆仙)、正在进行装修2所(郴江、北湖)、正在土建2所(涌泉、增福)、未建3所(下湄桥、安和、石盖塘)。除了人民路外, 燕泉、骆仙、郴江、涌泉、增福、北湖、下湄桥、安和、石盖塘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需建设资金约为1.9亿元;建设公共卫生中心,约需资金1.4亿元。由于近几年中央、省里除公卫中心有资金投入外,其他项目均无专项资金安排,市、区财政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不现实,项目建设遇到了“无米下锅”的困境。 (三)卫生事业投入不充足 2015年至2017年,全区卫生事业经费(包括中医事业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用房不足、设备配置不足、设备落后和人员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高。另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几乎都是政府投资,医疗卫生投资渠道单一,社会化投入非常少,民间资本的进入,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仅靠政府财政的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医疗卫生发展的需求。 (四)人才队伍与设备缺乏 目前医疗卫生单位人员严重缺编,人才严重不足。从知识结构上看,高级职称人才偏少,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缺乏学科带头人;从岗位分布来看,检验、影像等辅助科室专业人才缺乏,全科医生、中医药人才比例严重不足,而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总体实力差,基本医疗设备简单,防病治病的能力较弱,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中药房未达标,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薄弱,农村中医药服务量出现萎缩。 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规划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空间结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全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北湖区各乡镇、街道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此,必须根据变化了的人口组成状况和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按照区域总体规划和服务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全区卫生资源,对现有配置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山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完善的问题。 1.总体空间布局 结合该区城市总体规划“一核四区”的战略部署,相应地规划形成“一中心、一总院三分院、五中心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设施总体布局结构,努力构建15分钟就医圈。 一中心——建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完善北湖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服务规模,改善服务条件,促进该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建成投用后,可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支持,同时也可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为功能、设备、服务环境、卫生学要求和符合健康防护要求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极大地提高该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为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坚实的公卫保障。 “一总院三分院”——建立市三医院总院和北院、西院、南院。目前市三医院北院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提升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业务和管理水平,形成较强影响力和龙头示范效应,满足本区及周边城乡居民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统筹协调发展、同时能够辐射周边毗邻地区的能力,启动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扩建工程PPP项目,该项目分为市三医院本部和骆仙铺新区西院两部分。其中市三医院本部总建筑面积61926平方米,包括新建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45170平方米,新建地上停车楼16756平方米;骆仙铺西区医院总建筑面积127400平方米,包括医用建筑面积85120平方米,办公及配套建筑面积42280平方米,同时建立南院,规划选址在石盖塘老粮站,改造升级后由石盖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入。 “五中心卫生院”——打造鲁塘、华塘、石盖塘、小埠、仰天湖中心卫生院。围绕市三医院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五大”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其他乡镇卫生院设立分院。加强“五大”中心卫生院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其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2.具体布局分区 中心城区以调整存量为主,控制卫生资源的增量,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建立起能够承担诊疗作用、可以提供较高水平诊疗服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居民的医疗机构。全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分为三个策略分区,分别为优化整合区、调整完善区和重点建设区。 1.优化整合区:主要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一是小埠中心卫生院。在小埠生态园规划建设小埠中心卫生院,保和、月峰设立分院;二是华塘中心卫生院。开发利用华塘卫生院后面闲置20亩土地,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同和设立分院;三是鲁塘中心卫生院。对将原计生服务楼进行提质改造,作为医务人员家属区,将现医院家属区改造为医养结合服务楼,南溪设立分院;四是仰天湖瑶族乡中心卫生院。与仰天湖敬老院进行场地置换,改善办公条件和设备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芙蓉、大塘设立分院;五是石盖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石盖塘粮站进行提质改造,江口设立分院,将石盖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市三医院南院。着重强化五所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达到二级医院的水平。 2.调整完善区:主要是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的能力提高,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市城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3.重点建设区:构建以市三医院为龙头、五所中心卫生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区域内医共体,全力推进市三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工作,与“双一流”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医疗联合体,积极推进市三医院PPP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区急救指挥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等“四大中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区公卫中心建设(含区疾控中心、区妇计中心),选址在市三医院西院地块,占地面积约30亩,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4亿元。 (二)分类区别对待,强化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在达到区域资源布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使优质资源得到加强。区级医疗机构的发展,要根据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方便居民就医,处理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和资源合理布局的关系,配合人口的流动及人口总量的增减情况,按有关规定调整医疗机构、配置人力和床位。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要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内涵建设,形成专科特色。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引导,依法加强对民营专科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为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创造更好空间和更优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内涵化建设,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多元化,建立起“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卫生网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促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三)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区、乡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应不低于当地当年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到2017年应达到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社会需求控制和调整医疗机构,通过增加专项资金等手段,增强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上来,投向到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薄弱点上来。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合理安排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医疗急救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房屋修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农村卫生、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支出。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管好用好各项卫生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积极自筹资金谋发展,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彻底改造危旧房,改善医疗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场所。根据市场需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诊疗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卫生事业筹资渠道要通过政策引导,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体制。在控制卫生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形成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的态势。要完善发展民营专科医院的政策措施,鼓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改善现存民营专科医院的办院条件。要盘活卫生资源存量,在当前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立足于盘活现有卫生资源存量,努力挖掘卫生资源的潜力,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对管理不善、发展困难、功能重复的机构,要通过重新组合,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把卫生资源配置由扩大外延转向重内涵建设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卫生服务产出。 (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构建合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出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引领、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调控作用。要出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举,着力改善人才结构,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队伍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将人才战略作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际需要,制定年度及中长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高校招聘、社会招录、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各基层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需求得到满足。简化招聘程序、放宽专科学历岗位开考比例要求、放宽紧缺专业招聘条件,引招并举,广纳人才。加强在岗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强化“三基”训练,选派乡镇、乡村医生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依托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在线培训。 (六)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医共体模式医共体建设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指导的原则进行组建,区内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一是以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院)为牵头,联合骆仙、郴江、石盖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仰天湖瑶族乡中心卫生院组建的医共体试点,进行为期1年的试点,2018年12月在全区全面推广。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提高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通过组建区医共体促进市三医院对加大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帮扶,提高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引导住院病人向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真正发挥住院服务守门人作用,提高病人区内就诊率,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实现“区内病人就诊率90%以上”的医改目标。三是形成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的同向激励机制,围绕居民健康的中心目标,市三医院与疾控中心联动,提供协同的、连续的卫生服务。指导和监督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公共卫生和基本防控工作,做实健康促进、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工作,使居民防病意识提高,降低区域内居民的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从根本上减轻居民就医疗负担和风险。四是加大区域内医共体软硬件建设。

  建立以市三医院为龙头的区域内医共体,整合资源打造“四大中心”,对成员单位的药品、耗材等进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建立完善以区为单位的医疗风险防范机制,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来源:北湖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作者:杨诗才、邓艳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