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民族团结进步行>最新动态>正文

瑶乡魅力女书 点亮大美江永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7-02-20 17:04:34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编者按:湖南是少数民族人口大省,全省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少数民族人口655万,占全省总人口9.97%。为适应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要求,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从2009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已成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平台、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主题活动。

  9月15至17日,“2014年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正式启动,记者走进江永 “零距离”感受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民情,并记录了当地的发展与变化。

  金秋九月,行走在都庞岭下,看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如梦似幻;近看道路两旁连片的香芋田,风一吹过,绿叶裙舞翩跹,大有“接天芋叶无穷碧”的气势。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虽未见果实,但仿若已闻到果实诱人的香气,在芬芳迷人的感受中,我们已沉醉在江永这个大美之城的怀抱里……

  江永古称永明,秦时立县,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其中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6.54万人,占总人口的61.5%,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县总面积87%。多年来,江永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着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江永女书:“一个惊人的发现”

  说起江永,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江永女书,无论是李冰冰、全智贤主演的电影《雪花秘扇》,还是音乐家谭盾演奏的《女书》交响乐,都引起了大家对女书文化的探究和兴趣,也从一定程度和意义上把中国沉蒙已久的不为人知的女性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江永女书自上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后,迅即走出深闺,走向世界,被誉为“女人的圣经”、“世界文化奇观”,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新闻界的重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哈里•诺曼赞叹女书是世界上“一个惊人的发现”。

  女书是流传在以江永县上江圩镇为中心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女子专用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语言系统,是当地妇女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用来表述其思想情感、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民俗表现形式。

  女书生态博物馆:女书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宣传的重要窗口

  女书这种古老的妇女专用文字,它起源于何时?是谁创造?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传承又该如何保护?……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江永县上江圩镇普美村的女书生态博物馆。

  走进女书生态博物馆,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纤瘦、清秀的瑶家姑娘,她不仅是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还是女书园的讲解员,她叫胡欣。她告诉我们,近年来,江永县对女书的保护与传承下了颇大力气。现在的女书园就是当地政府的下属单位,是抢救、保护、开发女书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宣传女书文化的重要窗口。

  据胡欣介绍,在该博物馆中,不仅有女书的流传区域、发现过程、起源的传说、专家对起源的看法等内容记录,也有女书的传承、女书习俗、保护措施等介绍,还设立了女书学堂、女工厅进行女书教授等互动活动。

  胡欣告诉我们,在旧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地位,更没有社会的话语权,她们裹着脚,没有上学堂受教育的机会。于是在家庭和社会的锁链下,她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她们的心里传诵着她们的生儿育女经,婚嫁、苦难、欢乐,还有眼泪。这种文字只有妇女使用,因此被称为“女书”,她是一种古老的语言,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历史记载,因此无法确定它的成文及音乐说唱的源头。

  谈及女书的产生和传承,胡欣告诉我们,女书的产生和传承都是在偏僻落后的山谷乡野,而且是在一批一批以女红为主业的普通妇女手中产生的,多用棍子或毛笔沾墨汁,写在毛边纸上、折扇或手帕上,也有绣在手帕上、织在花带上的,基本的传承方式是“母传女,老传少”。

  走进女书讲堂内,黑板上写着的女书清晰可见,教室右边供奉的“女书娘娘”神态安详,面带微笑。记者观察到,女书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由左至右略有倾斜的长菱形字体,它的书写方式是由上至下,由右向左,没有标点,排列整齐,字的笔画线条纤细一致,字体修长、秀丽。胡欣介绍说,女书是一种表音的单音节文字,常用单字不过500余字。其特点是以形标音,通过同音借代手法表意,使用经济简便。

  胡欣告诉我们:“女书学堂和女工厅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因为女书学堂里有老师现场教游客写女书、读女书,女工厅里有工作人员为游客唱女歌,这两个展厅互动性最强。”

  “红纸系蛋去报日,男家欢喜女家愁,姊不哭,姊不愁,去到他家起高楼,面前起起油油滑,背底起起走马楼。”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讲堂里的女书学习者们,唱起了女书《哭嫁歌》,歌曲婉转哀伤,词里行间道尽少女即将出嫁为人妇的不舍。

  女书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意义非凡 任重道远

  说起女书文化的保护,大家唏嘘一片,字里行间甚是遗憾。由于受“母传女、老传少”的传承方式和“人死书焚”习俗的制约,随着上世纪90年代江永女书自然传人一个个离世,女书的传承受到阻断,会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

  为保护与改善女书文化的“活态”环境,江永县采取了大量的抢救措施。如专门成立了女书文化抢救保护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江永女书抢救保护规划》,确立了女书抢救保护目标;创办女书博物馆和女书网站,构建起专业的女书保护和传播平台;办起女书学堂,培养好女书新传人;开辟旅游线路,逐步发展女书文化产业等。

  江永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勉才告诉记者,该县目前已培养了7位女书传承人,她们能说会写、会创作。此外,江永县还从保护女书传承人和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来挽救濒临失传的女书文化,现已在女书流传的14个村中选择5个村落作为重点保护村,并逐步恢复坐歌堂、斗牛节、结拜姊妹等民间习俗。

  谈及女书传承的意义,何勉才认为,在众多的文化形式中,女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精神层面而言,女书睿智而美丽,体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风貌。他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女书和江永,当地政府也会加大保护力度,让女书永放光芒。

  在过往的岁月中,女书曾是江永妇女情感与精神的一种载体与符号,在现实与未来的交错中,女书像是一本厚厚的典籍,记载了一种历史的存在,记载了中国古文字的演变与发展,记载了中国妇女的辛凉和悲情,记载了人类对自身命运归宿的思考与探索……

  古老独特而又极具魅力的女书文化,带着她的神秘色彩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像漫漫长夜里的一盏明灯,光芒四射,点亮了江永这座大美之城。她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更像一个美丽、优雅而又神秘十足的女子,正含情脉脉,莲步轻移,向世人款款走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