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打破人大宣传窠臼我之浅见

来源:原创 作者:曾润生 编辑:redcloud 2016-08-16 23:17: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关于人大宣传工作,曾经有这么两句流行语,叫做“人大宣传人大看,人大不看无人看”,“报刊办给自己看,赞歌唱给自己听”。有关人员还就这两句话作出注解:人大宣传类刊物,基本都是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在看,党委机关、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到底有多少人看?人大代表又有几成人员在看?普通群众又有几人在看?这两句流行语虽然看问题有些偏激,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仔细想起来,又不无感觉到说的有点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位人大宣传工作者深思。
    笔者认为,这两句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人大宣传面过窄的问题,一是服务对象窄,主要集中在从事人大工作的人群,还没有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和关注;二是宣传内容取材窄。一些人大新闻宣传的稿件,基本上局限在对“两会”和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检查、视察等日常工作的程序性报道上,局限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零散宣传上,而对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依法治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种种问题,涉及报道不够,即便对人大代表的宣传,也只是代表中的极少部分,对他们的履行职责、对他们的情感生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及愿望、要求,反映的也很少;三是宣传形式窄。人大制度宣传,除了消息报道、工作经验、工作探讨之类外,较少有其他题材和表现形式的稿件,造成了社会上认为人大新闻宣传形式不生动,不活泼的印象。
    作为一位人大宣传工作者,都应该为人大制度吸引更多更广泛人群的关注而不遗余力,都应该努力克服人大宣传“窄”的缺陷。怎样去克服人大宣传工作“窄”的缺陷和印象呢?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先,要树立大宣传的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广泛的监督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崇高的地位、无上的权力。近十年来,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加强,人大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人大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人大工作无论是地位、性质、作用还是内容的覆盖面,都是一般行业或职能部门所无法比拟的。人大宣传工作者一定要利用人大的政治优势,树立“实施大宣传,教育全社会”的理念,面向全体公民,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依法治国的方略和民主法制建设,扩大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强化全民的人大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其次,要宣传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既然是“大宣传”,那么,人大宣传工作的题材和内容是十分宽泛的,决不是仅限于简单地诠释人大制度某些条文和对人大日常程序性工作宣传的层面上,要坚持人大宣传的人民性,在新闻报道中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也是人大工作的重点,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如小康社会的建设问题,新型城镇化问题,农村综合改革与“三农问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人大宣传都可以去反映,去呼吁。这当然涉及到一个视角和写作技巧的问题,但重点都应该是着眼于人大是如何建议和督促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在人大宣传中,如果能够反映改革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种种问题,又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就一定会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读者也就会多起来,人大的影响不也就扩大了吗?
    第三,在人大新闻宣传的体裁和形式上,也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能把文章的体裁和表现形式只局限在消息报道和议论文等一两种文体上。散文、通讯、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戏剧、影视、绘画等各种体裁都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受众面广,报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便是期刊,也可以采用新闻综述、专题报道、现场报道、会议侧记、人物访谈、跟踪报道、调查报告、花絮随笔、透视思考、新闻评论、系列评论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忽略人大工作报道的法律性、程序性、准确性,又不能以强调规范性而抑制人大新闻宣传的生动性,只要用心,完全可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原创

作者:曾润生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