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人大新闻宣传不能像山间竹笋

来源:麻阳人大办 作者:曾润生 编辑:redcloud 2016-08-16 23:15: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近段时间,全国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人大新闻宣传的深度问题,大家一致认为, 人大新闻宣传绝不能像山间竹笋那样“嘴尖皮厚腹中空”。
    “空”是当前一些人大宣传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空话、官话、套话较多。一些人大题材文章,洋洋洒洒,费了不少笔墨,却往往是一些不着边际,不得要领,言之无物的空泛议论,重复一些众所周知的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正如人们讽刺的那样,观点基本是上面的,内容基本是陈旧的,语言基本是文件的,尽管讲得头头是道,但没有什么新鲜货,基层反映既不好看,又不好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曾引用解缙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党八股。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因此必须反对党八股,才能使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无藏身之地,实事求是的、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空者,不实也。笔者认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空”,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不实”:一是因为人大工作本身不实。如果人大工作本身只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走走程序,履行履行公事,没有创新,没有认真地实实在在地去解决问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是无法写出有水平、有深度、有见地的好稿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作风不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进行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掌握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也不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真情实感,怎么能写出有深度、有高度、有感染力的好报道、好文章呢?
    空洞是一切有效工作的大忌。人大新闻宣传必须要克服“空”的毛病,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打造人大新闻宣传的精品。
    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宣传质量,增强宣传效果,关键是多出精品,多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些议题,大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包括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委员们在审议中各抒己见,有的很有见地,是难得的新闻素材。如果就此深入进去,认真捕捉和挖掘新闻,是能够把严肃的会议、庄重的活动写深写活,写出有新意、有动感、有吸引力的好作品来的。
    其次,要提炼主体,深化宣传。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涉及范围很广,要想克服一般化的弊端,深化报道内容,就必须善于从丰富的人大工作中发现倾向性、典型性和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问题,抓住要害,以小见大,认真提炼和把握主题。如对人代会和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报道,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最关键的就是在完整、准确、及时地搞好程序性报道的情况下,对某一审议事项的来龙去脉、背景材料的深入挖掘,采取跟踪报道等报道形式,使宣传主题得到更集中、更深刻的体现。
    第三,改进文风,增强宣传效果。要善于在看似平淡的人大工作中,寻找新闻点和闪光点,善于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人大工作和事件,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全新的视角来反映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新闻宣传尤其要力戒平铺直叙的程式化报道,要善于抓住感人的细节和丰富的心理活动来突出和表现主题,要善于运用穿插、倒叙、伏笔等写作技巧来勾起悬念,引人入胜,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强烈的政治性有机地融于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使群众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人大新闻宣传的价值目标。(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麻阳人大办

作者:曾润生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