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媒体聚焦>正文

上堡古村的新鲜事儿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7-07-21 15:33:3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编者按:湖南是少数民族人口大省,全省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少数民族人口655万,占全省总人口9.97%。为适应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要求,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从2009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已成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平台、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主题活动。

  9月7日,“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邵阳行”正式启动,接下来5天,记者走进了苗乡、侗寨……“零距离”感受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记录了当地的发展与变化。

  九月的黄桑坪苗乡上堡村,青山滴翠,果木飘香。当一辆辆满载西红柿等反季蔬菜的卡车欢快地驶出山外,奔向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时,当地村民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这是绥宁县加快高寒山区扶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后,呈现出的喜人场面。

  上堡村位于绥宁县城西南位置,在南北长25公里的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南端,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现有113户人家416口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侗、黎、瑶、汉杂居的多民族部落,在没有开始高寒山区扶贫工作之前,全年人均收入仅1000余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村长杨进树说:“在2011年之前,西红柿种植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很不好卖,甚至只能卖到1毛钱一斤!”

  2011年,随着省内高寒山区扶贫项目的开展,省司法厅将扶贫点设在了上堡村。省司法厅、绥宁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也多次来上堡村现场调研,因地制宜制订了开发规划,鼓励村民种植反季蔬菜。西红柿种植是上堡村脱贫解困开发规划的重要一环。

  “由省司法厅牵线搭桥,村委和广东商家签订了收购合同,年份好的时候,就算西红柿亩产量高达15000斤我们也不愁销路;不过商家没有订最低保护收购价,价格随行就市,最近这两天卖到了1.5元每斤哩!”说及此,杨进树的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上堡村的脱贫解困不能只靠西红柿这株‘老苗’,还要靠这两年大面积种植的纸皮核桃和青钱柳。”杨进树告诉记者:“上堡产的野生青钱柳茶是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人的福音,是人民大会堂的专用茶;野生纸皮核桃是少年白头转青丝的良药。目前,村里纸皮核桃树已经种植了200多亩,青钱柳种植了5000多株。”

  事实上,除了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上堡村脱贫解困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扶贫,带来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份赐予人们幸福的甘露。

  记者了解到,上堡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山环水复,被连绵不断的群山环绕,是古苗王国首都遗址所在地,当地居民称之为“上堡古国”。至今黄桑坪一带仍流传着“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

  在高寒山区扶贫工作中,上堡村实施了“清理庭院、美化家园”工程,对原来的危房、旧房进行修缮、改造,一座座有着苗家特色的吊脚楼和干栏式建筑又重新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上堡古国”焕发新颜。

  正是上堡淳朴的苗家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们来此游玩。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们结伴而来,与苗寨同胞们联欢,享受别具风情的油茶、乌饭……放松心情,增进民族情谊。

  随着客流量增加,有着游客接待功能的“农家乐”在上堡村悄然兴起,成为了当地居民脱贫解困又一重要经济来源。“高寒山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对上堡村的关注度也提高了,这里的客流量逐年增多,我家仅‘农家乐’一年纯收入现在都有8万多元。”上堡村第一家农家乐老板娘杨五凤说:“暑假的时候,我们村大大小小20多家农家乐全部都住满了,好多游客都是提前预订房间的!”

  “新栽种的核桃树今年开始挂果了,西红柿的销路畅通,游客也越来越多了……乡亲们今年的年人均收入将达到3000元以上,再过几年,核桃产量上去了,青钱柳创收了,乡亲们的日子会更好了!”杨进树对上堡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上堡村是绥宁县高寒山区第一批脱贫解困试点村之一,它的变化是绥宁县高寒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对高寒少数民族山区的扶贫致富极具样板意义。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