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民族团结进步行>背景资料>正文

“湖南民族团结进步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7-07-28 10:26:51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共计15条,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供稿)

  1、“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推进湖南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2009年5月4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全体会议暨动员会在省人大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湖南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正式启动。30多家省直单位和新闻媒体为组委会成员单位。这项行动旨在更好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确保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在我省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善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莲玉担任组委会主任。时任副省长刘力伟,省长助理袁建尧等领导担任组委会副主任。该活动每年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十余家中央、省直主流媒体深入基层宣传报道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特别是推动“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实施“启聪扶贫计划”、“文化艺术进湘西”等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好评。该活动与三湘环保世纪行、农民健康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已成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四大品牌”,为本届省人大工作的亮点。

  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是我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长效平台。随着该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营造了我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而且对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其实效和影响正在显现。

  2、湖南省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新征程——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2012年2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我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修订完成,并于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若干规定》修订案于2011年11月27日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审议后获全票通过。《若干规定》适应上位法的变化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要求,为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亮点体现在:强调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更加充实了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减免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民生保障措施;创新了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支持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使用有了新突破。《若干规定》的修订和颁布实施,是我省民族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制保障。

  3、创四项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建成通车

  2012年3月31日,历时4年修建的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正式通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出席通车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宣布通车。“湘渝一线牵,千里一日还!”,至此,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加强了与黔、渝等西部省市联系,对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网络,改变了湘西落后的交通状况,融入全省4小时经济圈,推进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矮寨特大悬索桥全长1073.65米,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约20公里,跨越矮寨镇附近的山谷,桥面设计标高与地面高差达330米左右。桥型方案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矮寨特大悬索桥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大桥两索塔间跨度1176米,峡谷跨度创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创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创世界第一;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创世界第一。

  4、启动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程

  2011年,由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民委牵头,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凤凰县腊尔山区开展脱贫解困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底,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村组道路建设、人畜饮水、产业开发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了高寒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高度好评。这标志着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正式启动。

  民族地区高寒山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是我省主要的集中连片贫困区。2009年至2010年,省人大民侨外委多次深入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乡、村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的关于加强民族地区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并专门出台了《关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目前,这项工作在全省24个民族地区县逐步推开。

  5、“启聪扶贫计划”让民族地区聋残儿童走进有声世界

  2010年起,帮助民族地区0—6岁聋残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民生工程“启聪扶贫计划”,被纳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主题内容。该计划通过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学龄前聋残儿童进行抢救性治疗康复,使其成为正常人。计划实施以来,在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市州组委会的支持下,已基本完成全省适应对象的摸底工作。完善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人工耳蜗植入基地建设(该院已被确定为全国18家人工耳蜗植入基地之一);落实了财政补助资金,制定了财政补助资金和募捐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推动省卫生厅、财政厅、民政厅联合下发湘卫合医发[2011]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保障水平的意见》,项目对象住院手续费及人工耳蜗材料费用,纳入新农合按60%的比例予以报销。郴州市作为试点地区,施行了财政补助一点、地方配套一点、新农合报销一点、慈善捐助一点和个人出一点的统筹方案,共筹集资金600万元,为40名聋残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些幸运的孩子已全部走出无声世界,其中两名项目对象参加省第四届聋儿康复明星大赛,分别荣获三等奖。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实施省内患儿手术300余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两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启聪扶贫计划”以其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的社会美誉度,成为与洞庭湖区渔民上岸和解困一样的工程德政工程。

  6、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

  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强调,将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其中,我省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等7个市州的37个县(区、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会上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会上发言。国家民委主任杨晶主持启动会,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省(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2012年5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湘西州古丈县、吉首市、花垣县就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温家宝深入武陵山区腹地,走访村寨、农户、学校、企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在吉首主持召开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对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7、长沙等六市18年对口扶持湘西自治州六县

  199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意见》(湘发[1994]17号),确定长沙、湘潭、株洲、岳阳、衡阳、常德六市分别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龙山、永顺、泸溪、保靖、花垣、古丈六县。18年来,六市对口扶持湘西自治州六县的资金和物资达3.3亿元,实施了一批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建设援建项目,有力推进了湘西自治州的扶贫攻坚。

  其中,长沙市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龙山县,累计援助资金1.8亿元,援建了长沙路、民族路、长沙大桥、岳麓大道、湘鄂情大桥、高级中学、人民医院、县委党校、皇仓中学、边区中心医院、县城第三小学等58个项目。 湘潭市对口扶持永顺县,先后实施扶贫项目130多个,无偿投入资金3200万元,引进横向协作资金3000万元,援建了湘潭大道、休闲文化广场、县医院综合大楼、图书馆、南山学校、县福利中心等项目,并先后选派10多名优秀干部挂职开展帮扶工作。 株洲市对口扶持泸溪县,在教育、城建、扶贫、救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先后安排物资资金3800多万元,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方面,无偿提供规划设计,援助资金1200万元,修建了集防洪、休闲、游览、购物等为一体的株洲路,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岳阳市对口帮扶保靖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援建项目10多个。特别是2009年以来,岳阳市五大家领导多次深入保靖现场办公,选派得力干部到保靖挂职帮扶,无偿援助物资和资金600多万元,援建了岳阳小学、岳阳医院、岳阳中学等项目,开展了医疗技术人员和教师培训工作。衡阳市对口扶持花垣县,累计投入资金2200万元,在人才引进、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应用、民族教育等方面倾情帮扶,建立了对口协作机制,援建了衡阳路、边城高级中学等29个项目。常德市大力帮扶古丈县,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累计支持项目40多个,无偿援助物资资金4000多万元,先后选派了6批13名优秀领导干部到湘西自治州挂职办实事。

  8、凤凰苗寨“最美乡村教师”大爱感动中国

  2012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蹲点半个月,深入探访近十个乡村进行,记录当地乡村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并报道茶寨小学“豆腐老师”吴金城、早齐小学“妈妈老师”欧正金的感人事迹。

  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200多名乡村教师,教育照顾着两万多名留守儿童。吴金城是禾库镇茶寨小学唯一的老师,三个年级,40多个学生全是他教。每天除了教课,他还要花上两个小时磨豆腐,被学生们称为“豆腐老师”。吴金城除了教书,还得每天坚持磨豆腐,挣的钱全部花在学生们身上。从教室的黑板到学生用的三角尺,从跳绳到羽毛球拍,甚至修缮校舍的石棉瓦和钉子,都得靠他一圈圈磨。

  走近凤凰县禾库镇早齐小学欧正金,不得不被她的“最美”所感染和触动。她甘愿清贫,独守大山,二十二年如一日坚持接送学生上下学;舍小家为大家,亦师亦母,照顾全村30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大声呼吁,多方奔走,联系大学生进村支教,用知识改变全村孩子的命运,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欧正金最为乐道的是孩子们叫她作妈妈。而对于这个亲昵的称呼,她也是当之无愧的。

  苗寨“最美乡村教师”节目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凤凰县教育局陆续收到各地爱心捐款,并有爱心人士表达“援建爱心小学”的意愿。许多观众网上留言表示,希望通过社会共同努力,让这些孩子和老师的生活状况得以改变。苗寨最美乡村教师实现“让身边的孩子因自己而幸福”人生价值的奉献精神和师德情操感动国人。

  9、“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国家实验区

  2010年5月23日,我省“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正式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批准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1年10月27日,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4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我省“土家族织锦技艺”生产地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捞车河村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习所的和“侗锦织造技艺”生产地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呀罗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09年,根据国家民委和财政部的要求,我省启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经层层推荐和严格评选,并经湖南省民委党组审定,首批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等39个村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确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等10个村为湖南省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联系点。近来,各试点村寨,加强领导,编制规划,加强宣传,积极探索,使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10、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成效显著

  2010年11月18日,全省湘西地区开发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湘西地区开发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并讲话。梅克保、于来山、陈叔红、阳宝华等省领导出席会议。会议下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吹响了湘西地区深入开发战略的“集结号”。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湘西地区发展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04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和《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开发。省九次党代会后,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湘西地区开发作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扩大覆盖范围,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向广度和深度发展。2012年1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湘发[2012]4号《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5年来,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速,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湘西地区进入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11、全省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总量逾17万人

  湖南少数民族人口7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人才培养选拔,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教育培训、招录使用、职称评定、条件待遇等方面依法保障和适度倾斜。近年来,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人才工作明显改进和加强,呈现出总量稳步增长、素质逐步提升、结构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截至2010年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有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总量17.3万人,占全省干部人才总量的9.35%,比2005年净增0.8 万人,增长4.8%。全省在编干部总量32.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3.99万人,占全省干部总数的12.37%,高于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比2.16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处级以上干部2689人,占处级以上干部总数的9.43%。少数民族聚居的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等五市州共有公务员23384人,其中少数民族公务员8791人,占本区域公务员总数的37.59%;少数民族处级以上干部1044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37.12%;均高于本区域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省直厅局单位的少数民族公务员4625人,占比也提高到7.74%。全省民族地区现有党政、专业技术经营管理、高技能和农村实用等各类人才总量达40.5万人,约占全省人才总量的9.7%。

  近3年来,全省共选拔选调生2573人,其中少数民族459人,占选调生总数的17.84%,高于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比7.63个百分点。全省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99个民族乡的政府主要领导,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此外,全省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区)、3个享受自治地方经济社会方面待遇县(区)和25个辖有民族乡的县(区)县级党政班子中,有17个县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配置比例高于本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配置总数91人,占同级党政领导班子配置总数的18.84%,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比4.03个百分点。民族乡现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452人,占61.5%,略高于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比。

  我省落实普通高校招生优惠加分政策,每年有5万余名“两类考生”受惠,数千人因加分直接进入高校深造,提升了民族地区高考升学率20个百分点。坚持举办高校民族预科班,不断扩大省属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规模,招生计划由2001年的710人增加到2011年的1995人,增幅达181%,迄今累计培养民族预科学生7200人。加强了对民族自治地方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的定向培养。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民族自治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各项政策规定,为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恢复发放民族地区津贴,争取14个民族县纳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

  12、湖南参加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获最好成绩

  2011年12月15日,湖南省政府举行总结表彰大会,对参加第九届全国民运会湖南代表团进行总结表彰。2011年9月。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在贵阳举行,湖南代表团共派出269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了秋千、高脚竞速等10个竞赛项目和5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共获得9个一等奖(即金牌)、25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金牌总数位列全国第4,为历届以来最好成绩。

  13、《五彩湘韵》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

  2012年6月7日至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我省参演剧目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高奖剧目金奖。同时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音乐、最佳舞美等本届会演所设单项奖的最高奖,以及优秀组织奖。我省实现了在本届会演中最高奖项的满堂红,取得了湖南参演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方面的辉煌成就,在全国民族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剧目片段土家族打溜子《雄鸡争艳》还入选参加了闭幕式颁奖晚会演出。7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省民委参演汇报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对我省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五年举办一次,我省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推动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14、“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走进台湾

  以“楚风湘韵”为主题,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台湾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湖南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在台湾举行。此次活动自2011年11月26日启动,历时83天,走进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新竹县等地,内容包括“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楚风湘韵——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和“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三个方面。展览汇集了31项湖南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有近500件精品参展。展演共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项目11个,其中少数民族项目9项,共有142人演职人员和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本次活动是两岸开放交流20多年来我省赴台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员和展品最多的非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受到文化部和省人民政府的赞誉。

  15、桑植县试行参合农民乡镇住院全报销

  2011年8月3日,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县隆重召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住院全报销启动大会,这是继陕西省神木县实现全免费医疗之后,全国又一个在住院看病全免费上实现突破的县。在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桑植县结合实际,成功推进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新农合乡镇住院全报销工作。

来源:湖南人大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