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媒体聚焦>正文

“挂”在月亮上的苗寨

来源:湖南工人报 作者:潘锦 编辑:redcloud 2017-02-20 17:24:16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编者按:9月5~7日,“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湘西行”正式启动。在边城、在苗寨,记者“零距离”体验了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见证当地的发展与变化……

  十八湾村位于吉首市社塘坡乡西南方,四面悬崖,属纯苗族聚居村,在湘西人印象中,它是一个“挂”在月亮上的苗寨。

  在没有公路之前,十八湾人走山路进城,往返步行需4个多小时,人均年纯收入仅630元,有38户169人未解决温饱,是一个典型的特困村。村民龙巴银说,1999年,有一个麻姓村民种了3亩辣椒,由于交通闭塞,后来收成的3000多斤辣椒没卖出去,全部烂在地里。

  关于十八湾村的险峻偏远,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典故。村民们进城买好小耕牛后,抬着小牛上山,小牛进了十八湾村,一辈子再也不会下山,直至老死。“由于路陡,光我们村主任一家就摔死过4头小牛。”

  1999年,湘西州领导“爬天梯”般进十八湾村调研,询问民情,村民齐答:“我们盼路。”交通是制约十八湾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湘西州交通局长龙文辉介绍,经多次实地调研,有人说,这是天路,无法修路,在十八湾村修路,是有精神病的人才做的事情。“那咱们共产党人就为老百姓当一回"疯子"!”

  2000年3月,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十八湾全村272人倾巢出动,开始修路,历时4年,投入劳力工12万个,开山取石30万方,村民自发捐献大米8万斤,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挂壁公路”。

  龙巴银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2001年倒在了修路的途中,身患胃癌晚期,时年58岁。去世前,他说还有两个遗愿,要继续为修路捐献大米,死后希望埋葬在汽车能开进来的公路旁。

  “这不只是一条自然路,它是一条十八湾通往山外的文明路,是增进各族民众沟通的友谊之路,它带进来了思想、文化还有财富……”龙文辉说。

  早在2005年,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调研十八湾村时,就对各族民众共同齐力修路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大加赞赏,并号召大力弘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十八湾精神。”

  要致富,先修路。

  十八湾村在公路修成之后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菜、果、畜”三大产业支柱,种植高山延季菜100亩,辣椒100亩,西红柿50亩、生姜300亩……近年来,67户村民饮上自来水,完成有线电视入户50户,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80%以上农户用上沼气等清洁能源。2006年,十八湾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2007年,十八湾人被评为“湖南十大新闻人物”。

  2010年,十八湾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成立“金秋梨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十八湾金秋梨”品牌,年产值达225万元,这一年,人均年纯收入从630元上升到5000元。

  十八湾村,这个“挂”在月亮上的偏远苗寨终于掀开它神秘的面纱,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由于公路蜿蜒,宛如巨蟒盘旋村前,山地自行车爱好者们喜欢上了这里,他们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从山底骑到山顶,锻炼技能,挑战自我,诠释“十八湾精神”,据介绍,“吉首市2010年山地自行车大赛”就在这里圆满举行。

  城里的白领们也被十八湾村的淳朴热情所动,周末或节假日,他们结伴而来,与苗寨同胞们联欢,享受这别具风情的“农家乐”,放松心情,增进民族情谊。

  虽如此,十八湾村却朴实依然,它是远近闻名的“无锁村”、“无人售货村”,全村家家户户出门从不锁门,不赌博、无偷窃,社会治安秩序井然有序,村民安居乐业。

  “富在深山有远亲,没通公路时,我们这里有的人娶不到老婆,不会说汉语,现在已经有15个外地姑娘嫁进我们苗寨来了。”龙巴银说,“这些姑娘讲普通话的多。”

  十八湾村的巨变是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对高寒少数民族山区的扶贫致富极具标本意义。

来源:湖南工人报

作者:潘锦

编辑:redcloud